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六上:《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伯牙绝弦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参考

1.课题

25.伯牙绝弦

2.课型

精读课

3.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目标

(1)本单元训练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5.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2)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3)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4)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俞伯牙的相关资料。

②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能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词句意思。

6.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思维活跃,逐渐表现出鲜明个性,思想更加复杂、有深度,并有一定的理解感受能力,因此课堂上设计让学生自主感悟、品读的问题。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学习古文的发法,因此,把了解古文意思放在课前预习中

(3)学生差异分析。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差别,允许学生有课堂生成的空间

7.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法

“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品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解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齐读课题。简介俞伯牙。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和子期之间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读题。“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伯牙绝弦“什么意思/(生说)

这是继《杨氏之子》后,我们学习的第二篇古文。希望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更加喜欢古文,更加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同学们,这篇课文总共只有77个字,但是有一个字却连续出现了4次。(善)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师: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师: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伯牙善鼓琴呢?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师:伯牙子期完全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了。此时此刻他们会大声对对方说什么?

7、师:是啊,这伯牙真想和子期永远在一起,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伯牙,闻此噩耗,你是什么心情?体会着读最后一句。

8、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此时你认为子期还仅仅是他音乐上的知音吗?这子期还是伯牙──

再次指导读最后一句。

9、我人生的知音都没有了,此时,孩子们,学到这里,内心一定涌动很多很多的情,从这“终身不复鼓”,你感受到伯牙子期怎样的情谊?

带着这种深情厚意我们再读课题。

四、回归全文,感悟知音

1、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看着这绝弦,想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写话。)

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4、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1、学生读题,交流资料。

2、学生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读后评议。

5、学思考“善”的意思

6、齐读第一句

7、学生默读思考: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8、交流二、三两句话的意思,再此基础上感情朗读。

10、想象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11、语言练习

12、理解第四句话的意思。

13、感情诵读2──4句。

14、读最后一句,谈体会

15、再读课题。

16、学生写话。

17、交流写话。

18、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19、背诵课文

9.反馈

一、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2)背诵课文。

二、反思:

(1)。朗读指导到位。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

(2)注重品读和感悟。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不足之处:模仿二、三句说话时,虽然我有课前铺垫但学生说的仍不理想,如能在说之前让学生先练说,在课堂交流,学生有了思考和思维碰撞,说起来会更轻松。

10.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 不复鼓

(知音)

子期 善听 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