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起引入文:
1、谈话: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不能忘记去年 10月15日,还记得那是个什么日子?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对啦!那可是举国欢腾的好日子,咱们中国的飞船终于升空了,不容易啊,整整40多年的拼搏啊!所以咱们都称航天员杨立伟叔叔为——
(生:航天英雄!)
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啊?
——很有本事的人。像杨立伟叔叔这样的。
——了不起的人!
——勇敢的人!
4、你知道哪些英雄?
战斗英雄:黄继光,董存瑞。
“抗非英雄”。
岳飞是抗金英雄。
5、对,岳飞!南宋的爱国名将,精忠报国!抗击金兵!我们都称他为民族英雄。
(板书)
6、民族英雄和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英雄有什么不一样?
生交流
7、记住了,只有抗击外国或其他民族入侵的战斗英雄才叫“民族英雄”。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板书)
8、来!齐读课题。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学们对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巡视中边听个别学生读书边示意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一遍课文,谁有话要说?
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尽情而简单的谈读书的收获。
3、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读读看,找到了吗?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谁来说说看,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主要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件事。
三、再度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读课文,看书中哪些地方是写“收复”台湾的?哪些地方是写“建设”台湾的?好好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部分内容,其实等于再读全文。)
2、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我要问一问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你们感受到了课文中浓浓的情感吗?说说看,什么感受?
——气愤。
(师:对!我也是觉得怒火中烧!能不气愤吗?荷兰侵略者无端地侵略咱们的台湾,真是欺人太甚!除了气愤,还有别的感受吗?)
——痛快
——开心!
——激动的。
……
四、细读品位
1、读一遍文章,只要你是用心去读了,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我觉得刚才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下面我想看大家拿出证据来,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气愤?让你痛快?让你开心?让你激动?为什么?来,快速读读课文。
2、生自由快速读课文。
3、交流。
(一)气愤”
1、学生交流。
2、随即出示第二节:
“明朝未年,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气愤之情。随机理解 “奴役”这个词——那么什么叫“残酷地奴役”呢?
4、师:是啊!他们挖空了心思,用尽了所有卑劣的手段,用尽了所有折磨人的酷刑,把罪恶的魔刀伸向了无辜善良的台湾人民。也许,我们能从一些电影电视里的有关镜头体会到这种残酷的场面。但历史的真实更会让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义愤填膺!痛恨不已!请看大屏幕。
5、(大屏幕映示补充材料,学生自由阅读。)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统治长达38年。在这38年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1622年,17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澎湖的马公岛登陆。侵略军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轰击,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台湾人民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 lìn),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中国沿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薄和残酷了。”
6、读了这段话,你心里头有什么感受?谁有话要说?
7、你体会得很深刻!一切侵略者都是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就连当年荷兰侵略者的指挥官宋克,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恶太过分了!所以台湾人民——
生:恨透了这伙强盗!
8、什么叫“恨透了”?
9、对!就是非常非常地恨!恨到不能再恨了!那么,你能体会到这种仇恨吗?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它体会出来?
10、指名读——评读——齐读
11、假如你就是当时被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台湾同胞,你会对侵略者怎么说?
(二)体会“激动”
1、过渡:好!咱们暂且把仇恨埋在心里。谁再来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到激动不已?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岛屿……台湾!”
(1)这说明郑成功十分痛恨荷兰侵略者,他决心已下,一定要赶走他们,收复台湾。
(2)理解——“慷慨激昂”
(3)我们一起慷慨激昂地读一读好吗?
(4)生齐读郑成功的话。(铿锵有力!)
继续交流。
3、“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1)这句话也感到很激动。这说明大家都盼望着能早一天赶走荷兰侵略者,早一天收复台湾,早就等不及了。
(2)那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3)体会“终于”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大家昐望早日收复台湾的心情。还有台湾人民那种“恨透了”的心情。还能看出郑军官兵必胜的心情。
4、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而且读书也很有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读书就要这样,对于文中恰当而传神的词句就要细细地品味,好好地学习。其实,像前面的“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这些词语,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词造句水平。一个词用得好,一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气了!这和“画龙点睛”说的是一个理。好!我们一起把这一部分读一读,体会体会。
5、生齐读“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体会“痛快”
学生交流,随即出示第五节
1、扣句:
“随着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的弹药库爆炸了,真是大快人心!
(1)小结揭示:这是典型场面的描写。
“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郑军官兵作战勇猛,把敌舰包围了,他们的大炮也没有作用了,这样,他们就只有等着挨打了,台湾同胞总算出口气了。
“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我从这里感到很开心!很痛快!这些荷兰侵略者,他们作恶多端,今天这是罪有应得!恶有恶报!他们被迫投降,郑成功终于收复台湾了。
追问:哪个词让你痛快?
“统统举手投降” “惊恐万状”:他们终于有这一天!这就是他们的末日!早知如此,他们何必当初呢?
(2)小结揭示:这是对敌人的描写。
2、从典型场面和敌人惭样的描写中,除了看到敌人的狼狈样感到痛快之外,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郑家军的英勇善战,奋不顾身)
3、认真读读课文,找出描写郑家军的句段,体会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他们的勇猛和奋不顾身?
学生交流,出示句段: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架着舰船向敌人冲去。”
这里有个“冲”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悟:
(1)现了官兵的奋不顾身。
(2)体现了郑军的军事战略才能
感情朗读句子:
(3)小结揭示:用词准确。
4、这一节重点描写了收复台湾的战斗过程。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敌我双方的描写和典型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郑军勇往直前,同仇敌忾的大无畏气概,刻画了敌人落花流水,惊恐万状的狼狈样。
(四)交流“开心”
1、你们说,后面的四小节,读到哪一节最开心?
生:第六节。
2、哪些词句让你开心?
——读到“喜出望外”我很开心。因为郑成功的军队到了,台湾又回到了我们的手里。读出“喜出望外”
—— “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我读到这里觉得特开心!胜利了,再也不受侵略者的奴役了,我们自由了!读出欢庆胜利的喜悦
3、引读:说得多好啊!我们胜利了!我们自由了!所以台湾同胞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接着读!)
生:读“他们把粮食……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郑成功……表示谢意。”
四、总结提升
1、假如没有郑成功挺身而出,率领千千万万个郑军官兵去收复台湾,台湾人民还会这么喜出望外吗?——不会。
还能这样载歌载舞吗?——不能。
还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吗?——不能。
还能开办学校,学习文化吗?——不能。
2、是的,没有郑成功,这一切都不可能。郑成功的伟大就在这里,所以人们称他为——
生齐读:民族英雄!
3、引读:所以我们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
生: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4、师激情概述提问: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呢?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请看大屏幕:(映示几个网页:①郑成功塑像②郑成功陵墓③郑成功纪念馆④郑成功诗句⑤两岸共庆郑成功诞辰80周年⑥郑成功邮票……)
(最后画面定格在“郑成功塑像”。)
5、师:面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
6、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生读:民族英雄郑成功。
反思: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改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本课,为了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活力。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体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共振,语言与精神的共振
首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变成双方相互“敞开”“接纳”和“分享”;变成了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建构关系。立根树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学生自我对话……使学生的感悟始终在“工具”和“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地徜徉,努力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相似的和谐的振动。
其次,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学生的精神在成长,教师的精神也在成长!《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因此面对文本,教师、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文本阅读,将语言的感悟、实践与积淀潜移默化地转变成为一种人文情感内在熏陶与互为感化。
二、尊重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主要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各个不同,存在着鲜明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对课文的词句有不同的体验,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个性得到彰显。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才能充分激活思维,有效进行思维碰撞,对话才能不断深入。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中,我抓住文本的内在情感线索,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表达各自的感受,在学生分别说出“气愤”“激动”“痛快”“开心”的不同感受后,即围绕重点词句如“残酷地奴役”“慷慨激昂”“终于”“喜出望外”等深入品味、体验课文的内在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自始至终做到紧扣文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做到有根据说话,有条理发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三、适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情感,有效提升对话的层次。本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拓展,力求时机适宜,程度适当,内容适切。(1)书上对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人民的情景写得极为概括,仅一笔带过,我及时抓住这一空白点,组织第一次拓展。在学生凭借“奴役”“残酷地奴役”两词初步感受到内心的气愤之情后,教师顺势出示了一段反映荷兰侵略者在台湾实施暴行的补充资料,让学生当场阅读,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进一步得到激发,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2)在回归整体时,我通过深情描述“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随即映示相关网络图文资料,升华学生情感,至此,郑成功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