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1.板书:司马迁。你知道司马迁吗?板书《史记》,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板书:发愤。知道“发愤”是什么意思?比较“发愤”和“发奋”。司马迁在发愤写《史记》之前就已经开始写《史记》了吗?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这个时候,司马迁写《史记》的动力是什么?(板书:热爱历史 父亲嘱托)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的嘱托对司马迁的极大影响。
2.司马迁既然已经写了《史记》,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发愤”写《史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和多音字的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呼啸朝廷 入狱 酷刑 泰山 飞来横祸
正确、准确地读,比较“廷”和“庭”的字形,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理解“酷刑”和“飞来横祸”。(联系课文)
②抽查读第三自然段。小结。
③能用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3.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或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注意前后联系起来读,注意自己读书时的体会或感受,可以把体会或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
指名说说读书的感受。(板书:飞来横祸)
引导学生着重抓住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①“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令他“悲”的是什么?令他“愤”的又是什么?“悲”和“愤”交加在一起带给他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自由朗读第一句话。指名读。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到的是什么?(强调之前的板书:热爱历史和父亲嘱托)齐读这两句话。
②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重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读懂了司马迁的内心吗?引导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决心和意志。会读吗?指名读。小结。
③司马迁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读一读,你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几个词中感受到的?能用你的朗读为我们再现他发愤写《史记》的画面吗?自由朗读。指名读。小结。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司马迁的坚强和坚韧。
4.苍天不负有心人,司马迁成功了。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的时候,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或哪几个词引起了你更多的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整整13年”、“终于”、“辉煌巨著”、“耗尽”、“用生命写成”等词体会。)读的时候,你头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读。齐读。
5.是的,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让我们来看看后人是怎样评价这部作品的吧:课件出示: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鲁迅对《史记》所作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读完了课文,再读着后人的评价,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指名交流。
7.总结全文。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8.指导复述。
9作业。
板书设计:
飞来横祸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