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了解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感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天火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播放图片、雷声)
3、大家都见过雷电,你对雷电了解有多少。
4、以前的人们对雷电了解并不科学。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国人则……长期以来……
5、人们认为雷暴跟神灵有关,他是神灵发怒的表现。但偏偏有人不这么看。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学生齐读句子)
持这个观点的是——富兰克林(板书:富兰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电现象,还是上帝的怒火?这可真是个谜。最终这个谜解开了吗?结果是——课件完善句子,学生朗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出示“无稽之谈”什么叫“无稽之谈”
人们心头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而把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正是——富兰克林。
二、深入探究
1、问号源于富兰克林的推测,而把它改成感叹号的方法是(实验)板书。
2、交流富兰克林的推测
我们先来看富兰克林的推测,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这个推测?默读这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方案a)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方案b)人们同意他的推论吗?哪里看出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画简笔画。其他同学读关于试验做法的片断。画画学生解释富兰克林是怎么连的,引导学生注意“拴、结、系”的用法,简单介绍原理?
(4)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a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b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c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能完成吗?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
三、结语
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
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四、学习本课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
2、作业:
(1)复述课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课文段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