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礼遇、嘉奖、通宵未眠、愤愤不平、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她对学生诚挚的爱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第一节,引读:有个女孩——
但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老师的引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我”的座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中间)教师总结:
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认真了,而且因为 “我”近视,同学们自愿和“我”调换了位置。
3.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新来的班主任——白老师的帮助,轻声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交流:
⑴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当众宣读了“我”的造句,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开始认真学习。
⑵数学课上老师发现“我”近视,在“我”语文测验得了全班第一时,建议同学跟我调换座位,我坐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说明:
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通过概括课文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的两件事,突出学习重点,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 、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对“我”的关爱。
(一)学习课文7——14节,感受老师对“我”的赏识。
1.是啊,虽然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但 “我”的内心却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7——14节,文中几处写到老师给了“我”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板书:第一次)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在 ,老师 ,“我”第一次 。
(怎么样的情况下)(怎么样)(怎么样)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⑴在“我”上课胡思乱想时,老师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我”第一次享受到如此“礼遇”,禁不住心头一暖。(板书:“礼遇” 一暖)
出示句子: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引导学生比较现在与以往老师的不同态度,结合课文理解“礼遇”的意思;指导读句)
⑵在看了“我”的造句后,老师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顿时大胆起来。(板书:嘉奖 大胆)
出示句子:
“非常好,很有想像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理解“嘉奖”,指导朗读)
⑶在听了“我”的想法后,老师把“我”的练习册作为范本讲起造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板书:范本 快乐幸福)
出示句子: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理解“范本”的意思,指导朗读)
2.抓住“第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关注使乔小叶心潮起伏,从她的三次“第一次”的感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的赏识、鼓励……)
3.引读回顾:
一天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生: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当老师表扬“我”造句很有想象力时,我——(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我大胆地说出了“我”的想法,老师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生: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生: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说明:
设计一个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中感受到正是女教师的关爱温暖了“我”的心田,让“我”树立了自信。
4.想象说话。
出示句子: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⑴ “通宵未眠”是什么意思?
⑵一个晚上没睡觉,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呀!这天晚上,“我”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说明:
通过对“通宵未眠”的理解,设计一个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我”是如何“认认真真、通宵未眠”地补完作业这一空白点说具体,这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练习复述。
这一堂语文自习课对乔小叶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请你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自习课上发生的这件事,注意说出老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
说明:
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当然,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组织问题,如,语言不连贯、不通顺、啰嗦等,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指导的着力点。
(二)学习课文15——26节,感受老师对“我”的关爱。
1.从那以后,老师不仅赏识我,还特别关注我,她还关注我哪些方面呢?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哪些变化呢?轻声读15——26节,边读边思考。
2.读毕交流。
3.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信息:
老师特别注意检查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还特别抽空给我讲一些——(生:浅显的文学知识。)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语文测验之前,一向对考试——(生: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终获得了——(生:全班第一名。)
老师还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在我拙笨勤恳地努力下——(生: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老师在一次数学课上发现我——(生:近视),在她的建议下,我的位置——(生: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中间。)
说明: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关注文本,提炼出体现“我”变化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散乱的信息,体会“我”外在的变化。
4.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一下。
出示句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⑴自由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学生交流,重点抓住下列词语理解句子:
愤愤不平
①“我”以往愤愤不平的是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和我坐、老师让我做最后一排)
②当老师刚来作自我介绍后,“我”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朗读第5小节,读出“我”的不屑一顾、愤愤不平。
自暴自弃
①理解“自暴自弃”。
②“我”的“自暴自弃”表现在哪里?(想听课,但因近视看不清板书,不跟老师提出;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
(成绩差、脾气倔强、性格孤僻……)
……
⑶引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 ,因为我 ,像我这样的学生, 。
⑷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⑸现在你知道“我”的内心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交流,板书:自卑——自信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说明:
这句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现“我”的心理变化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而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了解“我”的内心变化,感受“我”的自责和后悔。
5.小结梳理,理解中心句。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我——被震住了。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同学们空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时,——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认识生字“懵”,理解词语“懵懵懂懂” 。同学们的行为,对“我”的态度,令“我”糊涂)
可白老师的那一句话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句子:“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⑴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热泪汹涌而出,“我”会怎么想呢?
⑵“永远坐在最后一排”是什么意思?
⑶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板书)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感动。
说明:
梳理“我”的情感线索——震住、懵懵懂懂、热泪汹涌,感受“我”为自己的变化而震撼,并通过想象说话,回顾“我”的进步,体会作者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感激。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青年女教师,以自己对乔小叶的特别关爱和鼓励,帮助她重新树立了自信,使她正视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爱上了学习。在白老师的教育下,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2.她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说明:
总结课文,通过两次朗读这句话升华学生的情感,明白课文阐明的道理。
板书:
坐在最后一排
中间
赏识 关爱
“礼遇” 一暖 自卑——自信
第一次 嘉奖 大胆
范本 幸福 快乐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