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长春版一上:《梅花》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 梅花 > 梅花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梅、墙、独、遥”四个生字,会写“独、梅、暗、香”四个字。

2、了解诗歌大意,了解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自然现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强的品格。

3、通过对古诗的想象、诵读,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梅、墙、独、遥”四个生字,会写“独、梅、暗、香”四个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强的品格。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这节课中,对古诗教学做了大胆的尝试,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和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用画面去偷换文字,用情绪去揣摩诗意。这样,学生既能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又领略到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梅花》这首诗字意浅显而意境悠远,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2、反复吟诵,体会诗情。

3、体验想像,感悟诗魂。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一说到冬天,你就会想到什么?(下雪、寒冷……)你们看,寒冬腊月里,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雪。(课件出示狂风呼啸的视频)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许多树木落光了叶子,许多花儿不敢开放。漫天雪花纷飞,大地、房屋、树木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在这雪白的世界里,我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咦?这么冷的天,哪种花还敢开放?(课件出示梅花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生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就直接说:这种花叫梅花)

2、师板书《梅花》。(课件出示另外两张梅花图)你们看,梅花开得多旺盛啊!

冰雪把梅花盖住了,梅花害怕吗?(生:不害怕。)是的,在冰雪的覆盖下,梅花依然傲然地开放。

3、宋朝诗人王安石也看到了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的情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梅花》。今天我们就与诗人王安石一起走近梅花,领略梅花的风采。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梅花,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梅花有较直观的感受,同时精心设计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与梅花傲然开放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这首古诗。老师有个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2遍,注意把字音读准,明白吗?自由朗读《梅花》,开始。

2、好,谁来读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把字音都读准了吗?

3、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何评价?(他把字音都读准了;他有些字音没读准,比如:……)再请一生读

4、现在,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学把诗句读通顺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同桌,如果没有读通顺,就带他读一遍。

5、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梅花》预备,起。生齐读。很好,把字音读准了,诗句也读得通顺流利。

6、有四个生字宝宝从古诗中跑了出来,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四个生字:梅 墙 独 遥 学生齐读)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这些生字的读音。谁愿意当小老师?要当小老师,先要过我这一关:正确地读出这些生字。

(生1: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后鼻音:墙,请大家跟我读:)

7、请你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生字,用最好的办法在一分钟内记住他们的字形。

好,谁愿意把你记字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指名回答)

谁会给这些生字宝宝找词语朋友?(指名回答)学生组了好多词后还有人举手,师:我们班的同学积累的词语真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下课后再和同学分享你的词语。

8、生字宝宝看到难不倒大家,又跑回古诗中去了。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9、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看看哪位聪明的孩子能听出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1、生:老师读得慢读诗就是要读得慢一点,你来试试。

预设2、生:老师读诗中间有停顿哪个地方停顿了,你能指出来吗?请你读出诗中的停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1:生1:我看到了梅花开放。师:(竖起大拇指)好!还有谁从古诗中看到了画面?

(生:我看到只有梅花开放。)师:你是用心在读诗啊!

师:老师也从古诗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请大家仔细看图,图上画着什么?(预设:生1:我看到墙角有几枝梅花。真好,说得很完整。生2:墙角有几枝梅花盛开。你观察得真仔细。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看这幅图,这时天气怎样?你从哪看出来的?预设:生1天气很冷,我看到下雪了。你真善于观察。除了梅花,其它的花还敢开放吗?(不敢)所以诗人说梅花独自开。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不怕冷。)师板书:不怕冷

(指着大屏幕)是啊,墙角里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聪明的同学一定能猜出老师是从哪两行诗句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课件出示这两行诗。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2、假如你们就是冒着寒风独自开放的梅花,老师想问问你们:风来了,呼呼地吹,吹到身上像刀割一样。小梅花,你害不害怕呀?(不害怕!)多么勇敢啊!请你读出梅花的勇敢。(一生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下雨了,豆大的雨点敲打在小梅花的身上。小梅花,你害不害怕呀?(不害怕!)真了不起,任凭风吹雨打,你们还是在这里开放!请这一组的同学夸夸梅花。(一小组读)

看,漫天雪花飞舞,大雪把一朵朵小梅花都盖住了,小梅花,你害不害怕?(不害怕!)好一枝坚强不屈的梅花呀,连大雪都没有让你屈服,请大家一起读出梅花的这份坚强不屈。(全班齐读)

4、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课件出示这两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生1: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香味飘过来。

从这两句诗中你了解到梅花有什么特点?

预设1:生1:梅花有香味。师:你是王安石的知音啊。你来读读这句诗,让我们也来闻一闻梅花的香味。生读诗句(师板书:清香)

预设2:生2:梅花像雪一样白。师:你太了不起了!(师板书:洁白)

洁白美丽,而且芳香独特的梅花你们喜欢吗?(喜欢)请你读出这份喜爱。

5、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用心去感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看到美丽的画面。(师配乐读)刚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此处用意在于让生把从诗歌感受到的画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在前面的“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画面。]

6、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配乐读)指两名学生读。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

你们读着老师听着觉得非常好听,你们读得也琅琅上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仔细看看第二行诗和第四行诗的最后一个字,他们的韵母都是ai,这叫做诗的押韵,所以我们读得琅琅上口。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古诗,用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消化和吸收。我在学生有了充分朗读诗句的基础以后,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加入他们的行列,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后,我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现了用画面去偷换文字,用情绪去揣摩诗意。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四、观察生字,指导写字。

1、读诗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写好字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写字之前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静静心。(播放轻音乐)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闭上眼睛,让心静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呼出来。头正,身体坐直,肩放平,脚放在地上不要乱动。好,睁开眼睛。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对学生的一辈子都是受益的。这样的提醒对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这样的提醒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2、请看大屏幕,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字。你们能准确地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看,每个字读上两遍。真好,都读准了。

3、请同学们打开127页,从田字格里找到这四个字,仔细观察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想想怎样写才能好看。生观察后交流,师重点指导:“独、梅”的写法。

4、好,请大家拿出笔,写写这四个生字,先描一个,再写两个。

[在这一环节中,我把识字写字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切实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回去后把这首诗背下来,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梅花,喜欢读诗的同学可以找一找有关《梅花》的古诗,看看他们又是怎样描绘梅花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