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信息。 | |
设计意图 | 1.大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位,抒发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 |
通用教案 | 个性教案 | |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3.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指导: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把预习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小组内解决,读完诗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生字生词。 (2)交流研讨 1.组长指名读,(纠正字音)二类字读一遍,组一个词。 2.一类字书写,组两个词。找形近字记忆字形,并组词区别同音字,并组词,找多音字并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找近反义词。 生生质疑答疑 4.教师抽查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教师质疑:对于像“收拢”、“徐徐”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对于“手掌”、“拳头”等词语可以利用实物理解;对于“一步不落”、“一不留神”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于“天擦黑”、“数不清”等词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5.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进行评价。 6.课堂练习 多音字组词: 落{ 数{ 觉{ 看{ 种{ 第二课时 情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研讨:组长组织交流,弄明白不懂的问题,如有疑难全班交流. 预设一:如果学生从文中的小朋友非常善于观察蒲公英,喜爱金色的草地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就要抓住“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即: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呢? (草地很美——有了新的发现,不在揪蒲公英了。) 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进行深入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时,草地的美丽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蒲公英的美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兄弟俩欢快玩耍时,可以利用课件衬托出情景进行朗读;读小作者的新发现时,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的可爱等。 对于最后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物我合一”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利用朗读感悟。 预设二: 教师也可以围绕“小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这条主线来安排教学,即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蒲公英很喜爱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蒲公英给他们兄弟两带来的快乐; b: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为他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c:不再揪蒲公英了,因为小作者有了新的发现; d:感情升华:蒲公英就像时我们的朋友一样,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 (感情朗读策略同预设一。) 质疑答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设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1.读有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以便用于写作。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 ||
反思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