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 古诗二首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 题西林壁)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5.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2.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二>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

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五>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六>尝试默写这首诗。

<七>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西林壁》。

<一>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二>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三>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四>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六>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

二、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3.教师小结。

三、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3布置举行赛诗会。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作者看似在观峰写景,实则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象这样蕴涵深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多从古诗词宝库中去采撷,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比比谁朗诵得好,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朗诵家。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千寻塔 欲穷千里目

见日升 站得高

不畏 望得远

只缘 更上一层楼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观察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不同。

课后反思: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