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
语言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生动智慧的语言,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平时我们应注重精雕细琢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有魅力.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写景文章.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朗读积累.其中描写秋天的这个段落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连句成段的,可对学生进行这个段式的训练.本篇文章可让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那大自然独有的奇妙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热爱,向往的思想感情.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语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
[情境描述]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生:高大的,绿绿的……)
师:你们所看到的山都是普通的山.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非常奇妙的山.板书:五花山
2,指名读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五花山肯定是五颜六色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缤纷的……)
师:五花山真的有这样美吗
[评:一句简单无华的引导语,却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质朴中见智慧.学生们心中的五花山是美丽的,令他们神往的.这一问问到了学生的心里了,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可谓顺水推舟.]
二,初读课文.
1,师:打开课文读读,看看哪些地方你想到了,哪些地方你还没有想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碰到难读的划条横线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板演:绿油油熟透
紫绒幕布
2,请学生看黑板,指导读好词语.其中的紫绒幕布的意思相机利用台上的幕布来理解.先指导读词,再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我知道五花山很美……(停留在感受上)师引导:你还知道了课文写了——生答:五花山的景色.师:写了五花山什么时候的景色(生答,师板书:春夏秋)
师:你还知道了这是一篇——生答:写景的文章.
[评: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位老师的引导是那么自然,并且处处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并没有让学生因为回答不出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的情绪.]
4,写景的文章应该怎样学呢
生:多读优美的句子,发挥想象,要把好的句子抄下来……
师: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去领略五花山的美景.
三,赏读课文.
(一)春天部分
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生读得很有味道,有种淡淡的感觉.师相机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相机板书:淡淡的
师:这冒出来的芽会说话呢!它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这让你感觉(生: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吧.
[评:优美的散文是神与形的统一,传达这种精髓的耐人寻味的词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段的阅读教学摒弃了空洞的字词教学,只抓住淡淡的,冒,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以读代讲,不断地去品味淡淡的绿,品味冒带来的生命的活力,读出一种淡淡的绿所特有的淡淡的生命力.]
(二)夏天部分
读读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
(1)生自由读.
(2)夏天的山怎么样从哪些词句看出
师引导学生想象满眼的绿:什么都被染绿了
抬头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绿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绿色,小草也被染绿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气也是绿色的,怎一个绿字了得!
[评:这样的引导,拓展,如此自然,如此流畅,犹如一泓清泉股股自然流淌,带给人一种清新,享受的感觉.诗意语文就应该这样,润物细无声,诗情画意.]
(3)分小组朗读.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秋天部分
师引:秋天的五花山正向我们招手呢!我们快去读读吧.[评:自然,简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里最美,在文中圈圈,划划,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指名说感受,并感情朗读.
(3)屏幕播放绚丽多彩的五花山图片,师适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
(4)欣赏后,你有什么话要说
(5)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五花山生读,师生评议.
(6)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师引:假如你一边走,一边看,你会怎么读
假如你越看越激动,你怎么读
[评:这就是不露痕迹指导朗读的一个典型.教师的引导摒弃了理论化,教条化的分析,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在无意之中将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读出了散文的韵味,诗的意味.]
(7)师引读: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评:教师不时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着学生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串文是教师本堂课教学语言魅力的又一亮点.这样的语言与这样的散文结合得天衣无缝,使散文更有散文的意韵气息.]
四,写法指导.
1,抓住秋天的五花山这部分,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写作特点.
2,看雁荡名山图片,应用句式写一两句话.
3,交流反馈.
[评析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
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反思与研究的一个问题.
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吧.
一,需要教师练就规范,精确,生动的语言基本功.
规范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艺术的语言,固然离不开生动,离不开情趣,离不开得体,但根基在于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特别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作艺术处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种活生生的情景点拨,它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想火花,渐渐与作者心灵上的隔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
教学语言也应讲究精确,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绕桑卖槐,婆婆妈妈,其结果肯定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
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对比,设问,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特别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文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需要教师掌握丰厚的文化底蕴.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其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教师更应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
三,需要教师感官敏锐反复锤炼不断反思.
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对学生,对文字,对课堂,对自己的内心,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烛照的直觉.对学生,要敏于倾听其心声;对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蕴;对课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围;对自己的内心,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
研究自我,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并不断反思,努力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能突显自我个性,再现原滋原味的文本语言,唤起学生渴望交流,沟通的欲望.如此课堂语言,可谓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可尽情享受语言的沐浴,享受课堂的情致,享受生命的精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