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课堂练习朗读,能读出诗歌中的童趣,会背诵诗歌。
2、朗读诗歌,能说出诗歌在自己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3、在学完这两首诗和读完拓展的诗歌之后,会写简单的现代诗。
二、学习重点:
1、朗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意境。
2、会写简单的现代诗
三、学习难点:
能读出诗歌中的童趣。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语感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小游戏:手指加减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快走进课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边动脑写诗歌由帮助。)
(一)范读引领,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王国,感受诗的魅力。师范读诗歌。
(二)自读感知,初探情感
1、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只有充分的读才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听过老师的朗读,想必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想读这两首诗了。接下来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可以多找几位同学)
3、最后找那位学生朗读的时候,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脑海中出现什么画面?
4、指名回答。
(三)、品读感悟,激发情感
1、把自己体会到的童趣带进诗歌再读。
2、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①师生合作,老师导语:太阳慢慢地落了下来,天越来越黑了,房间里静极了,一切显得那么安谧静美。忽然,我听到了“吱吱”的叫声,我的视野慢慢的扩大扩大。哦,原来在墙角里的小洞里,小老鼠正向外探着脑袋呢。(用手势示意学生读——《致老鼠》)
“呼噜呼噜”的响声响起来了,我随着声音望去,原来,爸爸睡熟了。(示意学生读——《爸爸的鼾声》)
②学生回答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对应目标2,通过指名回答、课堂观察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境。)
2、同桌、前后、小组互读。
3、练习背诵。
(对应目标1,通过教师点拨、课堂观察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学生的背诵,则通过让学生背诵的形式来检测。)
(四)、回顾拓展,内化情感。
1、齐读诗歌。
2、出示几首现代诗,让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写诗的欲望。
3、试着写诗。
4、展示。
(对应目标3,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教师学生通过通过倾听来检测。)
七、板书设计
与诗同行
《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童真 童趣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诗歌教学课,因为本单元是实践活动课,所以,与以前的诗歌教学也不一样,要把活动的意识带进来。所以,我把写诗这个活动穿插进去。既要运用我们的教学模式,又要突出活动的气息是我期望达到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结合教学模式的流程表:范读引领,激发兴趣自读感知,初探情感品读感悟,激发情感回顾拓展,内化情感。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认为优点有:
1、能有意识的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无论是刚开始的热身游戏,还是后来的想象画面,都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也获得了成就感。
2、注重读与写的结合。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读写结合比不读只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写结合的心理基础是模仿。所以,在学习过这两首诗之后,我拓展了4首现代诗,每首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运用修辞,有的运用描述,学生看过之,都能写出像样的诗歌。当然,这个素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来的,平时我们读写结合的训练比较扎实。
3、朗读中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虽然前边也有老师的范读,但我不拘泥于这个范读,要求学生自读、对比度、想象画面读,引导他们有自己的朗读。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评价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杜绝了“好” “不错”“嗯”“行”的字眼,评价语言更有针对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