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能区别“昼 、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积累 “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 等若干词语。能运用补充具体例子、列举数据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静心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3、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依据查找资料或平时积累的知识,联系实际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老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沙尘暴的资料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出示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学生齐读,介绍作者。
2、什么是“流浪汉”?
3、空气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
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指名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2)你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出示词卡理解:东碰西撞 到处游荡
(3)指导朗读
4、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有关灰尘的哪些知识?一边读,一边用笔划下来
3、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灰尘 用处
坏处
管教灰尘的方法
4、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1、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特点的方法
(1)我们知道灰尘很小,究竟有多小呢?请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出示: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 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体会列举数据的方法
(3)在空气中,灰尘无处不在,引读:(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①学生用图示法理解这句话
②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么多的灰尘是从哪里来的?指名读相关句子
①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回答问题。
②你能结合实际说说灰尘的其他来源吗?
2、学习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灰尘无处不在,真是个十足的流浪汉啊!提起灰尘,大家都不欢迎它,干脆消灭他好了。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说:
出示: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①默读3——6节
②作者为什么用了“管教” 这个词?
③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2)多媒体演示雨的形成
用 “因为……所以……”或“天下雨,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3)没有灰尘天就不能下雨,和它的用处比起来,灰尘带给人类的坏处更多,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段北京沙尘暴视频。
①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②师读:灰尘的坏处是很多的。大家知道,学生读(灰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灰尘钻进机器,会使它声音嘶哑。落在未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失去功能)。
③交流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灰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④运用本节中的“总分”句式,将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说说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
(4)齐读第6节完成填空:
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是(使用吸尘器),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是(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1、是啊,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媒体出示1992——2007年我国沙尘暴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我们该如何管教它呢?请说说你的办法。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制定一份方案。
3、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五)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如何扎扎实实地上好一节语文课,这在执教了《空气中的“流浪汉”》一课后我有了新的思考。最初备课时,真的感到这样的说明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没有太多的情感可以去体悟。但细细读来,不禁豁然开朗。注重品词品句,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空间,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这应是我要努力追求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我省去了教师的串讲,以读代讲,节约大量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诵读领悟。整堂课,我创造多种表达的机会,紧扣重点词句设计语言实践的练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第四节时,学生要借助课外资料,运用本节中的“总分”句式,将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说说灰尘带给人类的危害。这一训练对有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在学生练写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用简练的语言从一个方面加以概括。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生整合小组成员的内容,精彩的答案生成了:灰尘的害处是很多的:积尘会使电器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不能正常散发,易引起电路的短路或漏电;烟囱中的烟雾灰尘影响空气质量,长期吸入不利于人的健康;我国北方地区受到沙尘暴的侵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样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就自然地迁移到学生的语言实践中。从这里,学生体会到管教空气中的“流浪汉”的意义,心灵受到震撼,触摸到了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呼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悄然牢牢地粘在一起。
本节课的高潮源于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和体验后,媒体出示:我国自1992年至今发生的沙尘暴的相关报道,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制定出管教沙尘暴的方法。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许多奇思妙想在他们的脑中闪现。此时让学生动笔去写,可谓“情动而辞法”。对那些有一些科学小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想法比较有可行性,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相反,有的学生因为科学知识的欠缺,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在这里,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和锋芒毕露的智慧表现出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了,认识也随之提高,自然文本的人文价值也就提升了。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体现,情感得到升华。随着课的结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已成为我班所有学生的呼声。
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唯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能绽放异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