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 《我要的是葫芦》 | ||||||||||||||||||||||||||||||
科目 | 语文 | 教学对象 | 小学二年级 | 设计者 | |||||||||||||||||||||||||||
课时 | 二课时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不到葫芦的原因。 | |||||||||||||||||||||||||||||||
二、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能力: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1、感情朗读,悟出言中之意。 2、理解葫芦没得到的原因。 难点: 1、体会三种句式不同的语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 |||||||||||||||||||||||||||||||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小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词句的理解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有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科学知识水平较低,但对获取新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形象思维较强,适用于多使用直观形象的媒介进行学习。但因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学生的活动不适于放得过开,应在教师指导下适当开展。 | |||||||||||||||||||||||||||||||
五、教学资源及策略选择 | |||||||||||||||||||||||||||||||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教学策略 | 媒体资源形式 | 使用方式 | 作用 | ||||||||||||||||||||||||||
字词 | 识记 | 学生操练 | 文本 | 演示—举例 | 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 ||||||||||||||||||||||||||
词句 | 理解运用 | 讲授、模仿、操练 | 文本 | 设疑—演示—概括 | 举例,建立概念 | ||||||||||||||||||||||||||
课文内容 | 掌握 | 讨论、谈话、协作 | 音频、图片、文本 | 演示—提问—讲解 |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 ||||||||||||||||||||||||||
能力拓展 | 运用 | 讨论、操练、反馈 | 图片、文本 | 设疑—演示—举例 |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 ||||||||||||||||||||||||||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征,本节课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学习。 | |||||||||||||||||||||||||||||||
七、教学过程 |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预设 | 教学设计意图 | ||||||||||||||||||||||||||||
复习导入 | 1、设问:葫芦是什么样儿的?(课件展示) 2、指导巩固字词。 | 1、思考回答。 2、认字、组词、读。 |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 ||||||||||||||||||||||||||||
学习一、四段 |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题理解:强调:这个人要的是什么?要到了吗?(适时展示对比图片) 2、引导学生比较图片 ①、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会明白的。 二、指导学生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段落。 1、范读第一自然段。2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葫芦长的样子。强调重点词语。运用细长和雪白说话。3、总结葫芦的可爱。(点明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板书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5、引导生理解“挂”可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比较,体会用“挂”很形象: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让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非常可爱。) 6、指导朗读。(注意读得美、可爱,让人喜欢) 8、设疑,这可爱的葫芦还有谁比我们更喜欢?从哪儿看出他很喜欢呢?(适时展示课件) 9、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适时展示课件) 10、我们再来看这个人没得到葫芦的具体原因吧。 | 1、思考回答。预设:要的是葫芦,没要到。 2、观察谈话预设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3、预设学生质疑:葫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段落。 (2)、说出葫芦长的样子。 (3)、练习说话。 (4)、有感情朗读句子。 4、阅读最后一段。体会人物心情。(惊讶、可惜)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课文内容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朗读感悟人物的心情。 | ||||||||||||||||||||||||||||
学习二、三段 | 1、课件范读第二段设疑。葫芦藤上有什么新东西? 2、了解蚜虫。重点指导“一些”。 3、设疑,同学们看到蚜虫会怎么想?(适时总结:都知道叶子长得好,葫芦才长得好。 4、那个人怎么想的? 5、比较感叹句的陈述句语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师范读句子生思考:哪个句子更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一点都不在乎叶子上长虫子?(感叹句)总结。 6、那个人怎么做的?又说了些什么?强调“盯”(可用换词比较法),理解“自言自语”。 7、种葫芦的人看着叶子长了蚜虫不管不治,眼中只有葫芦,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8、我们来听听邻居是怎样对他说的吧。展示课件范读。 9、理解比较“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真的在问吗?他这样说的意思是?他为什么会这样说)总结反问句和肯定句的语气。 10、分角色朗读。 | 1、听读。画出那个人看的,想的,说的。 2、了解蚜虫,观察回答。预设:长了一些蚜虫。 3、思考回答。(预设)我会想蚜虫会吃叶子的,赶快把它捉掉。 我会用杀虫剂杀死蚜虫。 4、找出那人想的句子。 5、思考句式变换。感悟句子语气。 6、理解词意句意。 7、学生思考回答。 8、找到邻居和那个人说的话。 9、思考回答。预设:不是 意思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要叶子。 10、有感情朗读。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
总结拓展 | 1、总结没得到葫芦的原因。同学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说—— 适时展示第四幅图,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 2、引导说出那个人错在哪些地方?适时展示课件,讲解蚜虫,叶与葫芦的关系。 3、我们从中要学会什么? 4、回忆总结全文。 5、拓展:第二年…… | 1、回忆课文回答。 2、预设:没有治蚜虫。 没有听从邻居劝告。 3、思考引申。 4、通过填空巩固课文。 5、发散拓展思维。练习说话。 |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 ||||||||||||||||||||||||||||
| |||||||||||||||||||||||||||||||
教学板书设计 葫芦(可爱)-------------- 叶子(长满) 黄、落 蚜虫 |
教后反思 |
发表评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