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白云启示下植树造林,终于迎来了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二、案例描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唤起学习欲望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在黑板下方用粗线条几笔勾勒一座小小的荒岛: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
“你们喜欢这儿吗?”(相机板书:这儿)为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只有几块大石头,其他什么也没有。”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这儿没有漂亮的花草树木,没有可爱的小动物”……
孩子们说了许多不喜欢的理由,既为学习下文体会后来小岛的好埋下伏笔,同时也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感受小熊的孤单
引入:在这个人烟稀少,毫无生气的小岛上住着一只小熊(相机出示:“小熊”画,贴在荒岛上)。引导观察:
生活在荒岛上的小熊是什么样?看看它的表情,学学它的动作,用一个词儿说说:“这是一只____的小熊”。
书上用了一个词,也写出了小熊的感受,找一找。
孤零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有没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呢?能不能说一说。
现在,你就把自己当成这只小熊,孤零零的,心里会怎么想?
通过看看、学学、演演、说说,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在不经意间,感受了小熊的孤零零,走进了小熊的内心世界。
3、朗读感悟——体会小熊的急切
(我随手在小熊的上方画了一朵“云”)小熊怎么问的?
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急多难过呀!你能把小熊的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4、读书想象——小岛变了模样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随手把云儿换成树),云儿为什么要变成树呢?”
看着我寥寥几笔就画成的“云儿、绿树”,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兴趣高涨,对于“云儿为什么要变成树?”轻轻松松就理解了。
——“于是,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呀,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过去了,这儿会变的怎么样呢?”
生学习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重点词语,我在整座荒岛上勾画了一大片树林,孩子们个个目不转睛,无需多讲“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其义自现。
顺势,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们能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丽吗?”顿时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各种其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在这儿种上绿油油的小草,栽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我想在这儿盖上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小脸,听着这一句句创造性的话语,我不禁想起了李吉林老师说过的话:“情境教学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而兴趣恰恰又是最好的老师”。]
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此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融入其中,充分体验。于是,我抓准时机,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打扮、美化小岛。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彩笔、贴画等,有的剪,有的贴。不一会儿,小岛上变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座荒岛建设的多么漂亮呀!这么美的环境吸引了一只小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小鸟贴画)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
学生纷纷举手,兴致盎然,一名学生接过我手中的小鸟,做小鸟状轻快地飞上了小岛,并对着美丽的小岛高兴地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说完,把小鸟贴上小岛。
还有许多小动物来了,都是谁?看看图,读读第五自然段,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你就学着它的样子,模仿它的动作,在小组里演一演。
——“许多小鸟飞来了-——”(找四五个喜欢小鸟的学生飞上台,一起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这儿吧!”并贴上小鸟贴画。)
——“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请三名学生手持小鹿、小象、小猴的贴画上台,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并贴上贴画。)
这时,小岛的主人:小熊看到这么多的小动物愿意跟他做朋友,高兴极了,不停的说(引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如今的小岛环境优美,再加上这么多小动物的居住,真是生机勃勃呀!(相机板书:真好)让我们再来读题!
孩子们富于创造又激情高涨的表演,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情境体验魅力,眼前的这一切,不正体现了“情境教学的核心实质:以生动直观的乐学形式,充分调动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很好的诠释了“带入情境的含义:就是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理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明确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同学们把课题读得这么好,老师知道,你们已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如果,你看到有人在这儿乱砍树木,破坏房屋,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我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乱砍树木,要美化我们的环境”
——“以后我会多植一些树,多栽一些花,把世界变得更美丽。”
……
孩子们踊跃发言,大多数都表达了美化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三、案例反思
1、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在以上案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去体验:上课伊始,几笔勾勒出一座荒岛,问:“你们喜欢吗?”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你有过孤零零的感受吗?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会想什么?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学生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孩子情感得以尽情的释放,态度得以轻盈的体现。同时,我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方法”,让孩子潜下心读书,让孩子自由交流,让孩子动手画一画,贴一贴,让孩子演一演……
2、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但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我能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手段的力量巧妙地将荒岛搬到黑板上,把绿叶成阴的小岛移到了孩子面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器官,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且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