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 :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学法引导 :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 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学资源 :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及他的代表作),问:同学们认识他吗?他就是《穷人》的作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洞察世事,写出许多传世之作,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的文字功夫了得。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喜欢谁?同情谁?
(2)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4)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次环节使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对人物——几个穷人建立起感情】
(三)质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 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 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当堂解决。而后三个问题,待到深入理解课文使再给予解决
(四)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笔下的穷人是——(桑娜和渔夫还有西蒙)
(2)桑娜有几个孩子?西蒙有几个孩子?(教师相机板书:5 2 )现在老师在5和2之间添个“+”号,谁知道“+” 表示什么?(桑娜抱回)那么谁能根据“5+2”这个式子,把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心情是怎样的?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桑娜心情的词语。( 课件出示:忐忑不安 )
(2)从字面看,我们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上心下心,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神不宁,十分不安)
(3)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呢?(课件出示:9—11自然段)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划出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4)桑娜坐在床前,想想这件事,她脸色苍白,想想那件事,她神情激动,你知道她当时内心是如何的矛盾吗?
(桑娜很担忧——“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
桑娜在自责——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就抱回了孩子,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我自作自受”
桑娜下定决心——“揍我一顿也好!”只要两个孤儿有着落,自己受点皮肉伤不算什么)
(5)多么复杂的心情啊,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体现出了哪个词?(“忐忑不安”)
(6)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重点指导“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
(7)再次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也体会到“忐忑不安”?
(从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以及省略号这些地方也能体会到)
(8)师生合作,(教师引读)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设计直奔中心,抓住重点词语“忐忑不安”以点带面,由重点句段切入课文,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还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用读接触语言,用读理解语言,用读感悟语言。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思考和体验】
(三)解读桑娜的心理想法
过渡语:此时西蒙已经悲惨死去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是一件多么感人的事情,可是她为什么却忐忑不安呢?她做错了吗?
生:生活太贫困
师:对,生活的贫穷是她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的家庭生活贫穷?(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贫穷的生活,是靠桑娜的勤劳能干和渔夫的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出桑娜的勤劳能干?(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过渡语: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再抱回两个孩子,无疑就是给今后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她反问自己:为什么还把他们抱过来啊?同学们替桑娜想想吧——
课件出示填空题:桑娜想到: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 )
桑娜还想到:宁可( ),也要( )
师:桑娜左右为难啊,左边是爱,是对自己家庭的爱;右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但最后,桑娜还是想到了宁可怎样?也要怎样?(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
(3)这些想法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也许她当时想得更多更多,但更有可能的是她当时连想都没有想,就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孤儿,这完全是源自一种本能!什么本能?(善良 母爱 责任 良心)
(4)哪句话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的本性?(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5)“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属于什么句式?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设计填空题和给句子换个说法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运用语言,再促进理解,此举不仅训练学生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运用句式,也是对文本理解的梳理与升华】
过渡语:我们感受到桑娜身上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那就是善良的力量。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要抚养这两个孤儿长大成人不是简单的施舍,这将要消耗自己和丈夫的多少精力、体力,乃至于生命啊!所以——
饱含情感的导读:
①当她想到她的孩子今后碗里的面包会更少,生活更艰难时……
(生接读: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当她想到丈夫今后会吃更多的苦,冒更大的险时……
(生接读: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③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回不来,自己的命运也和西蒙一样时……
(生接读: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设计逻辑朗读,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且课件中“非这样做不可”字体一次比一次加大,层层推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透彻地体会到桑娜的善良,】
小结:课文字里行间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神态动作描写及环境描写,将桑娜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四)解读渔夫的心理想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过渡语:孤儿是抱回来了,现在最为难的是该怎么对丈夫说,丈夫又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12——27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① 得知西蒙死去的消息后,渔夫有什么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什么?
② 在这部分文字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字是什么?这个字说明什么?
③ 文章是怎样表现渔夫的美好品质的?
④ 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情,读好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此环节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汇报学习情况:
① 渔夫的反应:(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渔夫皱起眉,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些反应说明渔夫也矛盾着,为难着,也为将来的生活思考着,但最后还是果断地作出了决定——把孩子抱回来抚养)
② “熬”字是什么意思?(艰难得度过)你能换个词吗?(撑、挺、挨)
渔夫为什么说“熬”日子,而不说过日子?(本来生活已经很苦了,都是勉强度日了,再加上两个孩子,会更苦。所以说是“熬”过去)。从“熬”字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渔夫和妻子一样,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③指导朗读重点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在困难面前,渔夫是多么坚强,他没有豪言壮语,他的朴实,他的善良同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话,从渔夫身上汲取力量 (生感情朗读)
③ 渔夫和桑娜在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情上不谋而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他们共有的善良(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通过角色朗读,使学生进入角色,走进文本,融进情感,达到感情的升华】
(4)读完课文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说:这个结局真是喜悦中带着辛酸,微笑中带着泪花啊
(五)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5+2该等于什么?(板书:=)
(等于今后的生活更加艰苦,等于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心,等于爱心,良心,责任,坚强,乐于助人,等于精神上的富有……)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答案
(2)穷人“穷”吗?(他们是物质上贫穷,精神上富有)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善良和乐于助人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美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永远以渔夫和桑娜为榜样,永远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让我们以这些名言共勉吧 !
课件出示名言: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列夫·托尔斯泰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海明威
【此环节设计,体现了学习语文,既要把学生“带进来”(带着问题开始学习语文,走人文本),又能“走出去”(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课文,投入到更为广阔的学习海洋中去求索)实现课堂教学的更高效益】
板书设计:
20 穷 人
善 良 爱 心 责 任
5 + 2 = 乐于助人
更苦更累 坚 强 富 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展开合理想象,练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部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六)布置课外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抄写培养学生积累的语言的习惯,通过续写着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对课文中所学的几中刻画人物方法的写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与精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