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山坳”等词语,积累格言警句。
(2)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要注意和人物的年龄、性格、职业等特点相匹配。
(3)阅读古诗《绝句》、《枫桥夜泊》。
(4)习作:续编《皮皮鲁的风筝》
(5)学写毛笔字“邦”“珠”“约”。
2.过程与方法
以练代讲,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描写人物的言行要和人物的年龄、性格、职业等特点相匹配。
2.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皮皮鲁的风筝》,想象要合乎情理。
课时划分: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2.开火车读一读书中的词语。
3.全班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
4.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书写词语,说说书写的注意要点。
5.学生写一写文中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引导学生选读课文《代课老师》。要求:画出描写孩子们在储蓄所回答狗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语句。
2.指名反馈。
3.引导学生再读一读,然后指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年龄的孩子对同一个问题回答的方式不一样)
4.教师小结: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言行上所表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金钥匙”中的第二自然段。
5.教师: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为除了要注意年龄特点外,还要注意什么?(人物的性格、职业等)
6.教师小结:人物的言行只有和他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相匹配才能使得你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
7.组织学生从本组的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进行分析,加深感悟。
三、格言警句
1.学生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2.指名读,检查读通的情况,集体评议。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介绍《朱子家训》:这句话选自《朱子家训》。
5.引导学生再读警句,想一想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阐述的道理。
6.指名反馈。(对于所吃的一碗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想它得来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质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7.教师;同学们,这些语句要告诫我们什么呢?(懂得珍惜)
8.再读,熟读成诵。
9.拓展阅读。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2)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5)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四、自主阅读。
(一)阅读《绝句》。
1.初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洪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图文结合,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适当地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使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秋雪)、近处直径(门)和想象的远处直径(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挂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海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读古诗,体会情感。
4.教师小结:这首古诗描绘的是诗人当时寓居的浣花溪草堂,周围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二)阅读《枫桥夜泊》。
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首古诗学习的方法。
(1)读准、读通诗歌,读出韵律。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4)感情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集体反馈。
(1)检查学生读通的情况。
(2)理解古诗的意思:
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叫,寒冷的秋霜充满着四周。看着江山的渔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使满怀愁绪的我难以入睡。夜半时分,疏落的钟声,悠悠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泊居的小船上。
(3)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指名说一说。
(4)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一份情感?(哀愁、思乡)
4.教师小结:这首古诗写出了诗人张继所见、所闻、所感,并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积累了不少词语,还积累了《朱子家训》中的警句、积累了两首古诗。语文学习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地成长。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广泛地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查阅《朱子家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背诵下来。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展开想象,续编古诗《皮皮鲁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学们,读了《皮皮鲁的风筝》一课,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样?(想象大胆、有趣……)
2.指名复述《皮皮鲁的风筝》。
3.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续写《皮皮鲁的风筝》。)
二、编故事,拓展思维。
1.提出疑问,对课文进行延伸。
师:皮皮鲁的龙风筝活了,但许多人都想占有它。那皮皮鲁该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皮皮鲁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交流讨论,续编古诗。
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围绕皮皮鲁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展开想象续编古诗。
4.学生以不同形式续编古诗。
自己独立编—四人小组交流—修正自己的故事—小组推选一名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
三、指导写作。
1.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注意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写好人物形象。
3.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评论。
4.注意听取别人的建议,根据别人的合理建议进行习作修改。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集体评议。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写毛笔字“邦”“珠”“约”,并掌握相关的书写要点。
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1.教师出示“邦”“珠”“约”,学生读一读。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字。
二、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2.指名反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细读字帖,找出这三个字在结构上的微妙差异:同学们,这三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要点提示,再读一读字帖。
4.指名反馈它们的区别。
(1)“邦”:左边高,右边低,左右对角平衡。
(2)“珠”:左边窄短,右边宽长。
(3)“约”:左右相向,互相呼应。
5.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字的书写要点。
6.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加深理解。
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业,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作文,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次作文的要求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写梗概。
二、回忆写梗概的方法和要求
(1)认真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能抓住原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去掉修饰的词语和细致描写的内容。
(2)能把原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3)写下来以后,认真读一读,看看写好的梗概内容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连贯。
三、出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讲评
四、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六、誊正作文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乐园七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