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注意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设计特色]
一、以读为本,促进发展。朗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课题的引读、词语的品析、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都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来展开的,使学生在读中揣摩、体验、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在读中将文中美好的情感融化进学生的心田。
二、自主探究,注重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穷人》这篇课文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课文篇幅较长,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能体现桑娜和渔夫善良的语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来解读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心灵的触动。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
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
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曾经读过他写的故事——《跳水》,他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桑娜的善良?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
2、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四、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1、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桑娜的善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扣住“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人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他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来体会。
联系上文说说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女邻居的。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他人,心地善良。)
(2)扣住“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来体会。
①桑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让我们跟随着桑娜来到西蒙的家里,看看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②看到这景象,你是怎么想的?面对此情此景,桑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并表达。
③“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扣住“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揍我一顿也好。”来体会。
①大屏幕出示文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要求学生读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这段话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想想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出示:
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桑娜想:与其( ),不如( )。
她宁可( ),也要( )。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
2、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渔夫的善良。
1扣住“渔夫皱起眉……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来体会。
(1)从“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你体会到什么?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2)“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的“熬”,能换成其它词吗?为什么?
(渔夫虽然意识到多抚养两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从话中的一个“熬”字可以强烈感受到他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3)从“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体会到什么?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生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他的心地多么善良!)
(4)小结: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5)指导朗读这段话。
3、师生共同总结。
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文章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时,教师让学生以文章中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方法。)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朗读。
六、拓展练习,想象表达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心中都充满了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课后续写《穷人》的故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