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课 前 准 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2.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揠苗助长》)
学习目标:
1.认识“寓” “揠”“焦”3个生字,会写“焦”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2.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3.按照“理解题意 了解故事 理解内容 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4.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学习生字。
1.听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3.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3.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4.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五、诵读全文,复述故事。
第 二 课 时
(学习《守株待兔》)
学习目标:
1.认识“此” “锄”“喘”8个生字,会写“肥”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2.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大家边看边思考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2.学习1、2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段。
3.学习第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 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段。
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人教课标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寓言两则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