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于讲信用的故事。
1、让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2、师生共同评出合作小名星。
3、放课文内容的录音让学生试着朗读。
4、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5、合作学习,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6、小组合作读课文。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让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3、找出你喜欢的字,想办法记住它。
4、小组汇总记字的方法。
5、给生字口头组词。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2、评价学生想的记字的办法。
3、提醒学生注意这几个字,“期、盼、集”不要多一横,也不要少一横。
4、学生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5、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6、给生字组词。练习书写。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我必须去
生字:期 李 铃 张 盼 慈 祥 集 合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找出你喜欢的办法读一读。
4、学生之间互评。
二、重点部分理解
1、设置问题:马戏大家喜欢看吗?
2、李丹为什么不去看自己喜欢看的马戏,而去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
3、小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4、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扩展活动
1、小结:
2、让学生懂得不能失信于人,这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
3、你觉的李丹做的对吗?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做?
4、在生活中你遇到这类事情会怎么做?
四、再读课文
1、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演情况。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我必须去
不能失信于人
学会做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口语交际:他们应该怎么做?
2、学写请假条。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分四人小组讨论他们应该怎么做?
2、抽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二、学写请假条。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冬冬写给老师的留言条,仔细观察格式,说一说写请假条需要注意些什么。
2、抽生说格式,师板书。
3、请小朋友说一说写请假条包含了哪些内容?
4、练习写请假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
2、让显示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
2、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学设计二
教学准备
1、动画片《岩石上的小蝌蚪》。
2、收集守信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岩石上的小蝌蚪》。生看后沉思一两分钟后自由谈感受。师述:同学们谈得很好。《岩石上的小蝌蚪》这篇童话故事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精品,是因为它震撼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灵,激起我们的同情心愿望,时刻鞭策着我们对待别人要守信用,不要像故事中的“小哥哥”一样,因为自己的轻率失信而使别人受到伤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小主人公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新课
(一)自学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文,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二)识字
1、媒体出示带没语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老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
2、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
3、媒体出示单个生字,学生认读。
4、打乱生字排列顺序,学生认读。
(三)感悟
品读课文,感悟文章内涵。
1、读文思考:李丹为什么说:我必须去?
2、组织讨论:如果人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完《岩石上的小蝌蚪》和《我必须去》两个故事后不同的感受。
(四)诵读
角色朗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
2、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评价。灵活评价,可兼顾朗读技巧与内容及对学生的期望几个方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李丹是个守信用的人,妈没有因为看马戏而对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和班级里的老师同学失信,而是如约前往,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们想象一下,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有着这台节目会怎样表现呢?
(二)交流
引导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或七嘴八舌议论;
或绘声绘色讲述;
或声情并茂表演;
老师引导学生把老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刻画得越具体,细致越好。
(三)延伸
师述:看到敬老院爷爷奶奶这样高兴,小朋友们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高兴、愉快、兴高采烈
可见,守信用不仅使别人得到幸福,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鞭策自己,做个守信用的人。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想出一些简洁的句子来鞭策自己恪守诺言、诚实守信。师出示两句古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其含义,并交代这两句古语已作为成语使用,要求学生会背,并且会写。
(四)写字
巩固字形,正确书写。
1、认读生字,分析字形结构。
2、重点指导比较难写的字。
“铃”字右边不要写成“今”;“慈”字的上半部强调笔画的书写顺序;“祥”字是“礻”旁不是“衤”旁;“集”字下边是“木”不是“”
(五)练习
1、用间序查字法各选出五个字并组成词语。
ji mi
yuan zhi
注意:做此题时要强化查找速度,可采取比赛的形式,争取达到每字不超过一分钟。
2、多音字组词
打( )扎( )结( )
3、下列字加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再组词。
令---( )分---( )羊---( )
4、口头扩词,并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期( )约( )慈(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守信是一种美德,要做恪守信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培养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受到守信用的品德教育。
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马戏动画片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特想亲眼看小动物表演的心情用一句话说出来,从而引出李丹特想看马戏这一心理活动,然后抓住重点句“李丹为什么事犹豫了?”直插文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抓住李丹与爸爸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李丹在两件事不能兼顾时矛盾心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展开讨论:李丹到底该怎么做?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辩论、理解,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抓住李丹内心想法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体会中受到教育,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讲信用,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补充词语,揣摩人物内心,自主阅读,产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升化认识。文后的问题是: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会使孩子们的思维受到课文的影响,大多会说自己和丹丹一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李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李丹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老师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李丹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的办法吗?”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后,则需在引导哪些办法(推迟表演的、请假等)失信了,哪些办法(用录相机拍马戏、请爷爷奶奶看马戏表演等)守信,哪种办法是最合适的?最后回归到“我必须去”——“不能对老人、同学失信”的主题已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了讲信用的种子。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讲守信故事,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辩论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读诚信格言,使学生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学知识,学做人。
3、推荐同题文章《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谈感受。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升阅读能力。
[评析]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教师不必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