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实验报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 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 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 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 全班交流互动。
四 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 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 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 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