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课件辅助),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 知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
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篇新课,课题叫做……
(板书:飞向蓝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的:飞向蓝天,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鸟,飞机等;如果有同学回答恐龙,表扬他课前预习了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书:恐龙)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恐龙还会飞呀!)
(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三、品读体验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第1自然段 鸟与恐龙的关系?
(学生鸟是与恐龙进化的)
最后一句话(埋下伏笔,后面回头处理“一支”“漫长”的准确性)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结构相似的“骨骼化石”做一个幻灯片对比)
(3)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引出“画龙点睛”,引申这个成语的意思,由此推出“有羽毛的痕迹的化石”的重要性。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做成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恐龙分支,演化过程。
(1)、老师坦承自己不明白恐龙是怎么进化的,让学生自读,给老师讲解演化过程。
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演化过程。
(2)、处理“毋庸置疑”意思 (毫不怀疑)
引导学生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读科学家的推测。
(3)、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注意: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鸟儿;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
问:是所有的恐龙都进化成鸟儿了吗?
学生:不是,是 一支 漫长
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3、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通过化石重现)
四、巩固延伸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恐龙资料与同学交流。
《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徐星
徐星(1969.7.—20xx.x.):
中国古生物学家。1969年出生于新疆。1992年获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古脊椎动物学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所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从事短期研究工作。2002年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骨龙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鸟类起源、羽毛起源及早期演化、鸟类飞行起源、角龙类的形态学和早期演化、原始鸟臀类的形态学和系统关系、甲龙类的个体发育研究和侏罗纪及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
提出了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上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证据和模型;建立虚骨龙类系统发育分析最综合的一个数据库,提出目前最为可靠的系统学假说之一;发现虚骨龙类个体大小在进化树上的异常变化现象常常导致一系列关键性特征的趋同演化;发现虚骨龙类的不同支系表现的相反演化趋向,而这些反向演化也是导致演化树上特征分布复杂,噪音信息繁多的原因之一;提出细丝状皮肤衍生物在兽脚类恐龙中有广泛分布的假说;首次报道了原始羽毛的形态,描述了原始羽毛的两种分支形式,提出了原始羽毛演化的3个阶段;首次报道了飞羽在鸟类以外的动物上存在,为建立羽毛的早期演化序列提供了关键性信息;首次报道了可能具有树栖特性的兽脚类恐龙,提出了在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兽脚类恐龙经历了一个生态转化的假说;首次报道了具有初步飞行能力的兽脚类恐龙,提出恐龙可能经历了一个四翼阶段,为鸟类飞行树栖滑翔起源说提供了第一份坚实的证据;发现了最原始的镰刀龙类;报道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角龙;发表了镰刀龙超科的第一个用定量方法恢复的分支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没有争议的植食性兽脚类恐龙;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甲龙标本。近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地理学会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1篇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sci刊物引用率344次)。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
2007年4月,徐星获得中科院杰出青年称号。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起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