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能对别人整理的资料、作品进行评价,论谈交流有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网络学习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生态平衡。
【教学方法】网络自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这一秘密。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 学生课前在教学平台上自主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
一、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1、导入
师:同学们,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我们学习了人与人、人与家庭的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2、学生质疑,引入新课
3、学生借助教学平台的“词语长廊”互相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4、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演示汇报。(学生对别人整理的资料进行正确评价,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课前整理资料和课上正确评价别人的整理资料都是一种能力训练,正确评价别人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
二、围绕主线,网络学习。
1、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师:能告诉老师,通过预习课文你们最想与别人交流什么内容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记录,学生选择讨论、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2、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特点,抓住书中“丁丁视角——我对向导有些看法”引发学生课前预习讨论,学生留言感悟。课上,选取有代表性见解的同学阐述理由(引导学生结合书中语句学会静心读文,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引读带学生回到文本体会当时的情景。
3、情境读文,补充空白。
师:向导的冷淡,招来同伴们一片“不能不救的议论”,大家都能说些什么呢?(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补充文本空白)
4、闭上眼睛,在你的头脑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一会再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本文正是借助“向导帮助幼龟入海”的场面及大家气喘吁吁救小海龟的场面描写,点面结合,抓住整体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板书)。因此,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使学生更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的,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做好准备,相机点拨、引导、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学生谈自己对向导话的理解。
6、引发学生想象讨论:如果向导没有将“侦察兵”送到大海,幼龟们得不到错误信号,就一定能顺利入海吗?有几种可能性?(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想象汇报后观看幼龟离巢入海视频谈感受)
7、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出示视频,途中小海龟除了遭受海鸥和鱼的袭击,还会被嘲鹰、鲣鸟、蜥蜴,甚至是螃蟹等动物吃掉。通过视频形成感官上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8、看过视频后谈感受再次回归文本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此处我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去猜想。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出示视频,看过视频后谈感受再次回归文本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抓住重点体会大自然的“秘密”。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为教学服务。
9、拓展练习
师: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在作者讲述的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启迪,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进入教学平台的“能力提升台”进行文本补白)
一只死里逃生的幼龟悲愤地说道:“ !(借幼龟之口谈认识——尊重个性化体验)
随行的同伴懊悔地说:“ !”
我 地说:“ 。”
【设计意图】
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特性,体现了《语文课标》中提出的“个性化阅读”。所以这一环节始终把孩子的理解和感悟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对文本加以概括提升,进入教学平台的能力提升台考考自己,拓展文本,升华主题,发展个性。写话设计,意在给学生的个性解读一个释放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从而拓展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含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写作习惯。
三、借题发挥,巧解秘密。
1、同学们看,作者“我”说的话在文章的结尾处,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写法,这叫(结尾升华法)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板书)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两个人交流一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观看时事新闻——墨西哥政府将六万只海龟放归大海,思考:人类怎样和生物和谐相处。(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想?
4、留下学习空间。
师: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课下,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留言空间里,我会抽时间给你回帖,好吗?刚才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大自然的秘密,在我们的教学平台上还有很多有关动、植物的秘密,回家,同学们可以再次登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将其整理后发送到平台上,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看谁的大自然秘密最受欢迎。
5、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让我们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
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汇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与生俱来对自然界特别喜爱,我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想法,他们一定想知道更多有关自然界的秘密,留下思考交流的空间对学生极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中学习与沟通不仅仅局限在课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