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京版四上:《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同步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壁、侧、缘”三个字词,注意区分形近字“璧、测、喙”;

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游戏导入,讲练结合,点拨启发等。

课前准备:

1、学生背新三字经。

2、学生讲小故事。

3、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刚下xx同学讲的故事真精彩!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要考一考大家。(出示六色方竹体)

师: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蓝!绿!白……

师: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很多种颜色,那谁能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些同学说对了呢?

生:……

师:好,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都说对了!因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不一样,那他所看到的老师手中的方柱体的颜色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谁能给大家说说?(指名学生说)

生:……

师:非常好!它告诉我们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啊,这个小道理在北宋时候就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通过他的一首古诗告诉过人们。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生:想!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会会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题西林壁》(板书课题、作者;故意写错两字“壁”、“轼”)。

师:同学们先仔细看黑板,看看老师的字都写对了吗?

生:(指出错字)

师:(纠正,并出示形近字,易错字)

(二)解题

师:《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上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è 庐:lú 缘:yuán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探究诗意

师:同学们,老师开头说作者苏轼在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那就是“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咱们刚才也读了好几遍这首诗,那你能知道诗中哪句诗是说明这个道理的吗?先和你的同桌说说,等会再和我们大伙说说。

生:(讨论)

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q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

师: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的意思)

q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生:“各”字!

师: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练说,指名。

生:因为自己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

师:这叫做当……

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那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们应站哪看?是在地球上看吗?

生:不是,应该在太空。

师:非常好,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曾经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不识地球真面目,——

生接:只缘身在地球中(众笑)。

(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其实作者在这首诗中告诉了我们两个小道理,一个是“同一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看法,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判断什么人,或看待什么事情,都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多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更全面点。”另一个小道理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忠言逆语利于行!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这首诗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大声地诵读一边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解决的吗?有的话,就请大胆举手提出来!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