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袅袅炊烟”,你们也
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
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杨柳芳草萋萋明月皎皎春雨绵绵白雪皑皑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
写作一定有帮助。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范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自由朗读
4 齐读课文。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初解绝弦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
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多读课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变通))
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
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板书:伯牙 钟子期
板书:善鼓琴 善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实物投影课文
(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
四、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伯牙为为谁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看图 :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
相的赞美着。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板书:志在高山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
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4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伯牙像山
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5想象说话
a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b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 伯牙鼓琴,志在____,钟
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杨柳芳草萋萋明月皎皎春雨绵绵白雪皑皑(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c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d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领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
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
(预设答案:知音。)
2.相遇相知
a师:伯牙是誉满天下的著名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b.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空虚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预设:落寞,寂寥,渴望知己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
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练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
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什么?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
兮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
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摔琴断弦,决心再也不弹琴,留下了这一段动
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3(出示课文)学生读课文。
六、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让我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再一次感受着千古绝唱吧!(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