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三年级下册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在常规教室)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呢?(适度让学生谈谈)

是啊,网络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把我们和世界连接起来。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都在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感受一下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和我们的朋友所带来的快乐,好吗?

2.引导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我”家是怎样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有什么好处?……)

3.确定目标:及时梳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借此引起学生进入有的放矢的学习。

设计意图:1.通过开篇谈话,凸现互联网的神奇,营造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通过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且进行筛选归纳,了解学生兴趣指向和问题区域,以便随时确定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粗读课文,把握整体

1.自读探究,小组说议:

(1)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在旁边加注。

(2)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快速掌握生字和新词;并和同学交流学习生字的好办法。

(3)想一想,并用自己的话跟前后左右同学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刚才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怎么解答?

2.合作探究,班级交流。

(1)指名选读字词,听写若干生词,扼要讨论难点。

(2)指名最想读书的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逐段朗读课文,相互评议。

(3)引导交流,重点围绕问题理解课文。

①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依次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课文思路:入网上网下网)

②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又是指什么?

③跨上信息高速公路能够做什么?“我”跨上信息高速公路做了些什么?

(4)瞧,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多大影响啊!你读了课文有何感想?用一句话说说。(学生发表感受后,教师巧妙引入课文)是啊,小作者对此也深感神奇!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作者进入课文,体会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好吗?

设计意图:始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运用先自读、再小组议、然后班级交流的读书流程,给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1.提出思路,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作者感到网络的神奇?为什么感到神奇?面对神奇的网络,小作者心情怎样变化?从哪里能看出来?

2.自读圈画,同座说议。教师巡视,随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

3.班级交流,教师评点。对下列句子和词语重点讨论:

①文中的比喻句: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了”。

②反映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情不自禁 迫不及待 恋恋不舍

五、总结赏读,整体强化

1.启发归纳:学了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选择欣赏:选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①“太好了!太好了!”听妈妈说,我家的电脑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把自己无比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②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读出惊奇、诧异的语气。

③“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读出由衷赞叹的语气。

④我听了,更加喜欢网络这个新朋友了。我盼望着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

──读出十分喜爱、无比期盼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重新回顾课文,深化感知理解;同时对精彩语句进行玩味性朗读训练,既培养语感,又帮助学生积累祖国优秀语言文字。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上网搜索需要的信息、发送邮件……并把自己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一条条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在网络教室)

一、导入新课,组织交流

1.谈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脑网络将成为人们交流的快捷工具和新兴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掌握好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从小作者的文章中感受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老师又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回去亲自上网,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要求:

(1)到讲台前,声音响亮地讲述,让大家分享。

(2)讲清楚你上网做了些什么,你发现还有哪些广泛的用途。

(3)说说上网还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谈话,有意识地摸底了解学生家庭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情况,以及不同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际现状,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一次语言表达训练──这是语文课理应重视的一项目标。

二、指导上网,体验神奇

1.教师谈话,提出要求:上网的确其乐无穷啊!可是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没上过网。因此咱们今天就在这里上网,任务是:寻找我们学校的网站,浏览我们的网页;玩一下你喜爱的游戏;再给自己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学校,简要写写今天上网的经过和感受。要求上网熟练的同学主动做老师,指导前后左右的同学,怎么样?

2.学生上网,教师巡视:遇到技术生疏或有困难的学生随时指导。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一次上网机会,不失时机地将语文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打通学科间的联系,使语文课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集体交流,发表感受

1.教师提问,了解总体情况:哪些同学上网完成规定任务很顺利,哪些同学不太顺利?

2.重点指名,交流上网感受。

(1)上网顺利的同学说说上网印象最深的一项内容,谈谈能够这么顺利的感受。

(2)上网不够顺利的同学说说主要遇到什么障碍,怎样解决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操作之后,趁热打铁组织交流讨论,学生有感而发,情真意实,言之有物,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极好契机,也是深化理解课文的有效举措。

四、拓展阅读,深化体验

1.简要谈话,引导拓展:老师这里也有一篇谈互联网的文章,你们想读吗?请快速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思考与练习:

①用“__________”画出说明什么是“国际互联网”的语句。

②用“__________”画出说明“国际互联网”传播信息十分迅速的语句。

③用“__________”画出说明“国际互联网”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的语句。

④仔细读第3自然段,填空:

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__句,第二句往后的内容是围绕__________这个中心意思写的,具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方面讲了“国际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说明__________。

2.交流讨论,现场评价。

3.总结全课,结束全文:同学们,“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十分丰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的好处说不完;当然,网络也有它的害处。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让它为我们发挥有益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接着上网之后进行,一方面将实践操作的切身感受当即融于阅读过程,提高理解感悟的效果;另一方面,有益地丰富了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促进了客观知识与学生主体经验的联结。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紧扣“网”来展开,把事情发展过程、“我”的心情变化以及网络世界给我的强烈感受这三条线索巧妙地对应并有机融合起来,清晰地呈现了课文的脉络,有条理地反映了教学过程,很好地突出了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字感悟的重点。

特别建议

信息技术教育是《课程改革纲要》中倡导的综合实践课程,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应予以特别重视的一种教育策略。但是,作为语文课,应该围绕课文展开,应该让信息技术为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本设计特意在基本完成课文讲读任务之后再安排上网环节,而没有将上网跟学文交替穿插,正是为了避免学生因玩网兴致过于浓烈而冲淡语文学习。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予注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