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为便于学生阅读,个别字词略作修改。正像清代诗人沈德潜所说的,“情真,语不雕琢而自工。”因为有了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文章语句看似随意实则精致。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家境贫寒又身患严重风湿病的老母亲为了供儿子上学,不顾病痛外出乞讨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荡涤学生心灵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读中感悟,领会无私崇高的母爱。
3、挖掘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因课时所限,本文内容须在一堂课学完,所以,教学时不面面倶到,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句子,引导学生读、议、体会,对个别词句不进行深挖,不特别探究其微言大义;在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语文素养训练。
[教学过程]
一、由词入境,初步感知母亲。
1、出示词语,齐读:
眼眶凹陷 僵硬变形的双腿
一瘸一拐 一绺花白的头发
2、生读,问:
(1)如果这些词是形容一个母亲的,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饱经沧桑、历经磨难、身体虚弱、百病缠身)
(2)同学们,这样的一种身体状况,你们说,这个母亲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住院治疗;子女照顾,享受天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过渡:是啊,母亲这样的身体状况,本应到医院接受治疗,本应在家里怡养天年,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里,这个母亲有没有像我们想的这样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一瘸一拐”一共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自由读课文。
2、指答“一瘸一拐”出现的次数,板书:
一瘸一拐 送米
3、那么全文主要讲了什么?用最简炼的话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你最感动的又是哪些内容?
指答。(本文写了一个双腿不便的母亲因家庭贫困,无奈之下外出乞讨供儿子上学的事)
3、指答:这是怎样的一个母亲?(伟大、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三、精读课文,感受伟大母爱。
1、指读感动的内容。可能的内容有:(幻灯出示)相机引导精读体会。
(1)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杨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引导品味:再指读,问:母亲的脸红了,是因为什么?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出这种感觉?女同学读,个别读,齐读。
(2)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杨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跪啊?提示:这一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 。连续指答。
师小结:是啊,这一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是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挚爱;是母亲对孩子的无尽关切……让我们读出一个母亲的伟大母爱,指读,齐读。
(3)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
这句话写母亲出去早回来晚,你能用其他成语来概括吗?(早出晚归,起早摸黑,披星戴月)
同学们,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一个浑身病痛的母亲,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上学,就这样拖着病痛的双腿,在乞讨的路上无怨无悔。我们可以想象:(引读)
大雨倾盆时,母亲在雨水中拖着病痛的双腿,艰难地走着;
寒风呼啸时,母亲 ;
烈日炎炎时,母亲 ;
齐读,指读,问:母亲为什么说“一定,一定啊”?指答。
情感渲染:
a. 母亲做的这一切,儿子知道吗?他不知道什么?
(不知道母亲在雨水里拖动的沾满泥浆的双腿;不知道母亲在骄阳下流淌的滴滴汗水;不知道母亲在各种目光前艰难伸出的双手;不知道母亲的心里那沉甸甸的牵挂和担忧啊)
b. 现在呢?当他看到台前三袋鼓囊囊的蛇皮袋时,儿子知道了吗?这时,他心里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词?(百感交集、心痛如割)
c.同学们,此时,儿子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变成了一个行动,那就是……齐读
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母亲,嚎啕大哭起来……
四、课内拓展,升华感恩之情。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心里肯定很感动,对母爱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老师根据这个母亲的故事,写了这样一首诗,我们来读一读:(配乐——烛光里的妈妈,指读,齐读,分角色读)
《母爱之路》
母亲啊 您瘦弱的双肩
曾压过多少重负
您那病痛的双脚
曾走过多少坎坷路
这条路长又长哟
浸染着您的泪 您的苦
还有道不尽的屈辱……
我未曾得知您的艰难徒步
您也从未向谁倾诉
您总是默默地
默默地在爱的牵挂下义无反顾
病痛的双腿永不止步
为儿子踩出
成长成才的幸福之路
风刀霜剑
您沧桑的面颊上
刻满了您的奔波和劳碌
然而
您却把所有苦难一人背负
您走在母爱的旅途
脚下永远是一条漫长的路
2、是啊,母爱,真是人世间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写一写对母爱的认识吧。
看老师这里的几句话,然后仿写一下。先指读,再配乐写。
例:母爱是一条小小的丝带,妈妈用皱纹轻轻系着。
母爱是一湾汩汩的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明净;
母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方绿荫默默付出。
母爱是
[板书设计]
母亲
一瘸一拐 送米
母爱 (伟大、无私、崇高)
附:课文内容
母 亲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吃力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杨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涨红了脸,连说对不起。杨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杨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杨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杨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杨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杨师傅,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杨师傅一看米就说:“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杨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杨师傅大吃一 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
她又向杨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 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杨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忙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会伤他的自尊心,他会很难受的。大师傅,您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一定,一定啊!”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他很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杨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杨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母亲,嚎啕大哭起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