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日期
12月 14日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谈出自己感想的写作方法。
2. 学习前后照的结构方法。
教学准备
重点语段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 写字 理请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导入:
二、揭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四、学习第一节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1. 板书课题。
2. 释题:滴水穿石的意思?启示的意思?全题的意思?
1. 自学课文。
(1)生字正音: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本草纲目 小贩 迷恋 电话筒 专利权 自勉 铭记 给予 安徽 锲而不舍 琢磨 孜孜不倦 白炽灯 碳粒
2. 生字词释意:
持之以恒 微不足道 坚持不懈 小贩 迷恋 艺术 自勉 炉火纯青 铭记
3. 指名试按小节试读课文。
1. 讲读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看书上插图,再默读第一节,弄懂意思。
(3)教师提问:第一节主要说了什么?
(4)谁能描述一下这一块石头的样子?
(5)谁能用四个字概括这样一个奇观?
(6)齐读第一节。
听老师谈话
齐读课题
解释课题
自学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生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指名分小节读文
指名读第一节
看图,默读,明意
思考并回答问题
齐读第一节
与文本充分接触,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从文章的中心词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谈出自己感想的写作方法。
2. 学习前后照的结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感知
三、总结深化
四、加深感知课文
1、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么样的?
滴水穿石的奇观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1、抓住重点词语,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一奇观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接连不断”“一个地方”“时间漫长”“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时间漫长的?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出漫长不易。
(一)从人物的成功之中感知“滴水穿石”
1指名三人分别说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是哪方面的专家,他们各自做了哪些事,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渗透人文。
4、第三节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提问:这一句话是个什么句子?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5. 齐读第三节。
(二)、从滴水穿石中感悟道理。
1、从这些人物的成功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交流并板书:
4、滴水穿石到底给予我们什么样启示?
(三)、迁移深化
再搜集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找代表交流,教师注意及时总结,及时深化课文的主题。
1、通过学习课文使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受到真正的启示教育。
1、课文写了三位靠“滴水穿石”精神取得成功的中外名人,你们能具体地介绍一下吗?
2、指导学生每人说出一事例来。
(这一次的说要注意让学生能说得具体,准确。)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练习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把找到的认真读读划划,同桌交流
用反问语气齐读这句话。
改陈述句
齐读第三节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
引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
先想一想,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互相合作。
充分讨论
再读第三节
每人说事例
不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说出多少大道理来,而是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能谈出一点独到的见解来。也是要求学生能更多地从生活中、从周围的人当中,举出具体的正反事例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作业设计: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不 三心二意
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不 半途而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