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西林壁》。
<一>、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二>、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三>、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四>、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六>、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
二、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3.教师小结。
三、展延伸。
布置举行赛诗会。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作者看似在观峰写景,实则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象这样蕴涵深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多从古诗词宝库中去采撷,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比比谁朗诵得好,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朗诵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