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焦
音序
j
部首
灬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焦急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寓言两则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