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京版:《昨天、今天和明天》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 昨天、今天和明天 > 昨天、今天和明天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期目标是:认识常用字321个,诙谐其中的123个(其中含3个多音字)。掌握所学生字的基本笔划,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认识16个偏旁,学习按笔画、按部件识字。初步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把握语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发掘教材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本课的学习。自制课件,利用必要的图片、简单的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今”、“明”两个字书写规范。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我设计的同桌合作、开小火车、同组互检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学情分析:

1.学生入学时间短,学习过程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记忆为主。所以应尽量避免教师过多的讲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识字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优势学生的特点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促进学习效果。

3.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汉字,缺乏系统的方法。在学习中除了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应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13个字。认识“日字旁”。会写“今”、“明”两个字。

(2)会读7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13个字。会写“今”、“明”两个字。

教学难点:

“明”的书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兴趣,导入新课。

1.示生字卡片“日”,让学生一起读读这个字,提问:“日”是指什么?

2.日”最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啦,它可以和很多部件一起再组成新字,来表示时间呢,它和哪些部件组成了什么新字,表示哪些时间呢?答案就在《昨天、今天和明天》这首儿歌里藏着呢。自己借助拼音试着读读10 《昨天、今天和明天》。

说一说看到“日”想到的什么?

看图说话:早晨、中午、傍晚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生字“日”引入新课。

二、朗读儿歌,了解意思。

1.读。提要求: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要求:注意读准字音。

3.名读。提要求:注意听别人读得是不是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字音;注意词连读,不要一字一顿。

听读

学生自由读

个别生读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初读课文,了解文意。做到文通字顺。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认读生字,理解字义。

1.日字旁的新词。(课件出示)

⑴早晨图片

zao chen

早 晨 你能用早晨说一句话吗?

⑵傍晚图片

bang wan

傍 晚 你能用傍晚说一句话吗?

⑶ zuo

昨 天 昨天是几月几日?你干了什么?

⑷ ming

明 天 明天是星期几?你打算干什么?

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时间的词)

⑸ shi jian

时 间

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有“日”字)

读句子:日字经常见,

用它表时间。

早晨、中午和傍晚,

昨天、今天和明天。

2.忆字形。(课件出示)

jin tian ming tian zhong wu

(1)今 天 明 天 中 午

自己记忆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zuo tian jing chang biao shi jian zao chen bang wan

(2)昨 天 经 常 表 时 间 早 晨 傍 晚

自己试读;指名领读。

用早晨、傍晚各说一句话。

说一说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你做了什么和准备做什么?

用不同的形式学习词语:今天、昨天、明天、傍晚、经常、时间、中午、早晨。

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和词语的。

此环节为本课重点。让学生认识表示时间时间的词语,并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部件、笔顺、笔画。从而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加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点指导:

今:撇、捺要伸展开。

明:左右结构,日字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笔画的位置。

2.红,自己再写两个。

师巡视指导。

分析字形,书写练习。

书写的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找带日字旁的字。

2.一找表时间的词还有哪些

认真完成作业

 

学习效果评价:教学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学生应能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能够正确地书写“今”和“明”两个生字。并会用“早晨”“傍晚”说句子,进行说话练习。掌握识字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昨天、今天和明天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