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诗歌,就等于没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记忆;冷落了诗歌,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和激荡的血液;剥夺了诗歌,就等于剥夺了我们民族走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的权利。没有诗歌,我们堵塞了自己的耳朵,我们听不到文明拔节的巨大回声,我们成了一枝无法思考的芦苇。”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最好媒介。
诗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爱上诗歌的同时也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麻木迟钝引向敏锐丰富。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好的途径。
现代诗再次成为新理念下中学语文教改和课改的重点。
很多重量级出版社新编的语文教材都选入了大量中外现代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课本(试用本)》第一册第四单元就是现代诗单元,里面有《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双桅船》、《地球,我的母亲》等名篇。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版)》预初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也是现代诗歌。“语文教材的大幅度改进,不仅再次确定了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而且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昭示了一个角度和方向,那就是通过诗歌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
目前现代诗歌教学的整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学期我跟踪听了一些现代诗教学公开课、随堂课,发现其教学整体状况,诸如诗歌教学的受重视程度、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情感投入等,都不尽如人意。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现代诗歌教学的冷遇——草草带过,匆匆结束。
因为中考高考不考现代诗歌,连作文也把诗歌拒之门外,所以教与不教,教多与教少都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结果导致多数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都是草草带过,匆匆结束。
1.过于偏重于现代诗歌的思想意义,普遍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比如说一个教师教闻一多的《死水》,只是指出“死水”象征当时黑暗的中国现状;教《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只是告诉学生“青青的小树林”是青春活力的代名词;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只剩下爱国了。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都被忽略,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都在诗歌教学中悄然流逝!
2.教学方法单一,分析有余,鉴赏不足。
曾听一个教师的随堂课《再别康桥》,他上课就是按照教案的分析: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二节讲了什么……整节课基本以他的讲解为主,没有真正的鉴赏,更不用说学生的感悟体会了。
3.现代诗歌观念陈旧,对现代诗歌本身的认识肤浅、滞后。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知道的诗歌表现方法和手法非常有限,至今仍只知道“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手法,而对于“通感”、“反讽”、“矛盾”等修辞却一无所知。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也不甚了解。这都是语文教师诗歌知识缺失的表现。
4.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融不进现代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是诗歌的生命。作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赞扬、或谴责的思想感情无不流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而我们有些教师的现代诗歌教学几乎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字的理性分析,见不到教师声音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表情的变化。教师自己都融不进诗人的情感空间,走不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怎谈得上带领学生去畅游诗的国度?
三、我如何教现代诗(以《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为例)
从三维的角度来设计现代诗歌教学目标。
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任何过分强调或者忽视一个维度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每一首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都从三维的角度来设计的话,那么现代诗歌的知识要点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我在教《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时,设计的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把握“意象”这一现代诗歌的重要知识要点。“在诗歌作品鉴赏中,要打开诗人在作品中所安放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从具体的意象解读入手。”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通过聆听、涵咏、点评、仿写,把握文中意象,感悟体会诗歌之美”,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是“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现代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鉴赏”,而非“解读”。
“解读”是对课文的理解和阐释,它的目的是搞清课文“说了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来理解课文说的这些内容”等。“鉴赏”是对课文的欣赏与感受,是一种体验和感悟,它的目的是使人“喜欢”并“领略”课文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阐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说明诗歌教学的内涵就是“鉴赏”。
诗歌是一种美的艺术,能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法国现代诗人瓦雷里曾就诗与散文打过一个很著名的比喻:散文是“走路”,而诗歌是“舞蹈”;走路有个 “目的地”即有个功利目的,而舞蹈以本身为旨归。特别是一些朦胧诗,诗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美,它所创造的奇异的美就是它的力量和它的价值之所在。可见对于诗歌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它内在的那种美,这就是“鉴赏”。
《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这首诗歌的教学重点不应该是分析这首诗讲了些什么,甚至每一节讲了些什么,而应该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意象之美、炼词之美、修辞之美、结构之美以及作者那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欢快愉悦、陶醉尽兴的感情。
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现代诗歌进行开放式鉴赏。
鉴赏的关键是将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使自己切身感受对象的活力内涵,这就是所谓的亲身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听、说、读、写。现代诗歌的教学就应该从听、说、读、写等角度来体验感悟诗歌所蕴含的美。
我教《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设计了听、读、品、写这一逐步深入、多角度全方位的鉴赏方法。
“听”是对诗歌的直接鉴赏,便于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的配乐朗诵,一心一意地想象着诗歌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
“读”确切来说是“涵咏”,即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世界里。“读”是鉴赏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多次朗读,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并且要做到次次朗读,次次有新要求。我安排了四次朗读,第一次是学生自读,找到文中的“意象”;第二次是学生个别读,要读出“意象”之味;第三次是学生自读与学生齐读结合,读出诗歌的“美”;第四次是集体朗读,读出整首诗的情感。
“读”必须和“品”联系在一起,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品”就是鉴赏,我在教《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时,采用的是“点评”的方法,让学生从一个角度(比如诗歌的“意象”、“炼词”、“结构”、“修辞”、“写法”等)来评论其“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种从细处着手的鉴赏法,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感悟这首诗的“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