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新课标六上:《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怀念母亲 > 怀念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挚、寝、频、朦、胧、凄、斑、篇”八个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理解“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怅望灰天”等词语。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真挚的爱慕并读出体会到的感情。

3、学习文章前后照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难点: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朗读、感悟。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课上检查读生字词、课文的方法,使90%的学生掌握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自主理解生词,在学文的过程中检查生词的理解。

2、针对目标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的重点句段,通过体会关键语句表达的情感,80%的学生能说出重点语句表达的感情。

3、针对目标3,75%的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联系和摘抄的日记、散文的句段对表达作者情感所起的作用。

授课节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音,认清形。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查找关于作者以及课文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老师:字词小黑板,背景、作者资料、拓展阅读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背《游子吟》。

2、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永在心头。极限林先生怀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写下了《怀念母亲》一文。

3、交流对季羡林的了解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理解“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2、指名读课文。

3、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落实目标1。通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相机巩固理解字词的方法。同时通过指名读课文,一方面要求学生讲课文读准确、通顺,另一方面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感受爱母情切

1、作者写了哪两位母亲?对这两位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找到文中的句子。(指名答,齐读。)

2、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作者对生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

①“我痛哭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②“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母亲频来入梦。”

③“看到她的神情……都是一样的!”

④“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⑤“夜里梦到母亲……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⑥“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幻出母亲的面影。”

(学生在读出句子的同时,简单谈谈体会。)

4、这饱含深情的句子是要用心体会,用心读的。再读你最感动的一个句子,体会句中的深情,通过读传递你体会到的作者的神情。(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同学、老师及时评价。

重点:句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句⑥“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落实目标2)

四、总结

作者对生身母亲的真挚爱慕深深打动了我们。可作者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作者是如何写出他对祖国母亲的感情的?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与季羡林老先生一起怀念了他的母亲。这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他对祖国母亲的那份深深的赤子之情。

二、体会爱国情深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怀念祖国母亲?

2、交流: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理解“频来入梦”。“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读出爱国之情。)

过渡:为什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在文中找找答案。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过渡:远离家乡,家乡的亲朋好友却时刻在心头。每每想到这些,伴着一丝丝凄凉的浓浓的甜蜜便糊在心头,挥之不去。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想得—— (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

3、这一部分只是在写怀念祖国母亲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家”与“国”的关系,体会到身在海外的游子,他们的“家”即是“祖国”,已不再是自己的那个小家。母亲即是祖国,而不仅仅是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母亲”。)

4、总结:对祖国母亲的感情,其实与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母”的感情的一种迁移,正如开头作者所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和爱慕。”(落实目标2)

三、学习表达方法

1、首尾照应

齐读开头和结尾,说说其中的联系。

2、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学过的文章形式不大一样,从字体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引用了日记、散文中的一些句段。)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落实目标3)

今后我们在习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五、听《寻梦》的朗读录音。

板书设计:

生身母亲:抱终天之恨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祖国母亲:凄凉但甜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