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谱写、幽静、波光粼粼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体会句子的优美,感受《月光曲》的美妙。
3、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优秀品质。
4、品读并欣赏《月光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理解贝多芬关心穷人的品质。
2、难点:欣赏优美的句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表演朗读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请学生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刚才听了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歌声,老师很喜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音乐有关,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喜欢的。
2、揭题,读题:月 光 曲
3、质疑:同学读了课题你知道了或者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
〈这是一首曲子,和月光有关等〉
4、激趣:同学们想听吗?
〈播放《月光曲》,学生欣赏。〉
5、简介作者,引入学文。
(1)、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
(2)、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介绍,看看能从中提取什么信息?
两百年前,德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3)、“传说”说明是民间流传的,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美妙的传说吧,看看《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了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2、检查自学,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3、师归纳:
课文讲了贝多芬听见穷兄妹俩对音乐的喜爱,借着清幽的月光,创作《月光曲》的事情。
4、情景创设:
在莱茵河畔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这时他很好奇,于是就走近茅屋。
三、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探究课文。
1、激趣,引导学生了作贝多芬解创灵感的来源。
2、请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创作背景。
(1)质疑:兄妹俩说了些什么呢?
(2)指名读句,再分男女同学读。
(3)你从他们谈话中听出了什么?妹妹真的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吗?
(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体谅哥哥,他们互相关心。)
(4)小结:这个时候,贝多芬被什么打动了?
(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穷兄妹俩互相关心的情景所打动了。)
3、创设情境,引入思考。
(1)启发:于是,他按起琴键来,优美的音乐声在茅屋里想起。琴声到底有多优美呢?你能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2)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①读出盲姑娘的激动,对贝多芬的崇拜来。
②“您”读懂了什么?(对贝多芬的尊重、崇拜。)
4、过渡: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了进来,屋子里显得格外的清幽,看着身边的互相关爱、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贝多芬心潮腾涌,情不自禁地按起了琴键。
四、欣赏《月光曲》,品读“月光曲”。
1、引入小组学习:贝多芬弹的什么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品读第9自然段。
要求:(1)用横线标出联想的句子。波浪线标出现实描写的句子。
(2)读一读,谈谈你读句子后的感受。
2、交流。
(1)指名读联想的句子。谈体会,感受音乐的美妙!(由轻缓、柔和、激荡、激越 ------- )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月光曲的美妙,同学们一起来读描写月光曲的句子。(配乐)
(3)现实描写的句子是什么?盲姑娘眼睛为什么睁得大大的?
3、小结: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也很激动,从哪些句子看出来?(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这首曲子写一下来。)
五、总结课堂,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美好的传说,你有什么收获?
(1)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能创造艺术。
(2)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加充实。
(3)贝多芬关心穷苦人民,他有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的。”
六、作业:
1、背诵第九自然段
2、找其它“身残志坚”的故事来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6 月光曲
贝多芬:同情穷人
穷兄妹:热爱音乐 互相关爱
《月光曲》
清幽的月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