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教学时,先采取讲故事导入法,讲述孟郊写这首诗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二、解题
游子: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初读古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2. 学习小组长拿卡片,让其他同学读。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3. 抽学生读古诗。师相机范读。
四、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教师设计问题: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2. 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解决。着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寸草心”、“三春晖”。
3. 听一听,模仿读一读,感悟古诗的韵律。
4. 看着图,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熟读成诵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比赛读等一系列过程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母亲对儿女的爱。让背得快的同学介绍自己背书的方法。
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尝试读一读另一首诗
晨起缝破衣
郑 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棉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这首诗,同样是穷书生的感叹,同样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七、听歌曲《游子吟》,感受游子在外思念祖国母亲的感情
参考资料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现浙江省德清县)人。唐朝诗人。他一生很不得志。早年屡试不第,46岁才考取进士,50岁出任溧阳县尉,以后还做过几任小官,生活非常贫困。他的诗,很受韩愈的推崇。与诗人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五言古诗。诗人在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该是他中进士后,在溧阳做官时,为迎接母亲的到来而写。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细腻深沉,深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成了有口皆碑的佳句。1992年,香港民众评选十首最喜爱的唐诗,《游子吟》就名列榜首。
孟郊诗两首
闻砧 归信吟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泪墨洒为书,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将寄万里亲。
杵声不为客,客闻必自白。 书去魂亦去,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兀然空一身。
母亲的恩情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