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教学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
《顶碗少年》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11册的课文,在第2单元第9课。
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写的是,“我”多年前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他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表演。这件事给’我”一的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在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编者意图很明显:希望学生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其次让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类似这样写事喻理的文章我们还学过几篇,例如《挑山工》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通过阅读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所体会,但还比较浅显。学生生活中一些失败的体验,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深刻感悟体会顶碗少年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成功。
2能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收到的启迪:懂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在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3 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联系,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成功。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收到的启迪:懂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在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四、理论依据阐述
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教师还要搭建桥梁指导学生认识文章的写作特点,初步品味评价,进而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
2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
科目:语文 课题:《唯一的听众》 训练的技能:主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成功。 2能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收到的启迪:懂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在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3 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联系,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的作用。 | ||||
时间 (分秒) |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 | 应掌握的技能要素 | 学生行为 (预想回答等) | 教学意图 |
00分00秒 01:00 02:00 | 一、利用词语复习主要内容,重现学生的困惑 1出示词语 第一组:失败 成功 第二组: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冰天雪地 2、找出反义词 3课文中谁经历了失败,取得了成功呢?你能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上失败——成功这一组反义词吗? 4、上节课留下的疑问,还有一个为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 课件出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二、细读“启示”部分,初步解惑 1默读思考这个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分句之间什么是什么关系? 2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出现了两次,再读在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要“再搏一下”? “再搏一下”也许会发生什么变化。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小结:作者在看过顶碗少年的表演后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呢?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场杂技表演呢? 三、研读“表演”部分,层层解惑 (一)、这是一场( )的杂技表演。 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二)、小组内交流字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预设1: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课件出示句子。 ①还有谁有这样的感受?谁还有补充? ②你还体会到什么? 板书:功底深厚 ③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④回读“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感受拼搏时的惊心动魄,感受成功时的喜悦,指导朗读。 预设2:这是一场充满拼搏的表演。 课件出示句子 ① 还有谁有这样的感受?谁还有补充? ② 引导学生自由品读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明白了些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③ 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 ⑤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顶碗少年为何第一次失败了也没慌乱、还能微笑、还不失风度地鞠躬。 ⑥第三句中的“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他向观众 ⑦深深鞠了一躬,这这鞠躬包含些什么? 师:是啊!面对前面的两次失败,少年没有气馁,面对观众的喧哗,不谅解,少年没有放弃。 ⑧回读“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感受拼搏中的勇气与决心,指导朗读。 预设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课件出示句子 ① 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②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③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④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 ⑤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 ⑥回读“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感受拼搏中得到别人关爱的幸福。 (四们你们说得真好,在观众看来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在顶碗少年看来,这是一场拼搏的表演;在有些读者看来这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那么最终少年经历两次失败而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结:作者看了这场表演后,一直没有忘记,还常常会想起。 (五)顶碗少年的这次惊心动魄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令作者常常想起。指名读第6、7段。 1默读第6、7自然段回答问题:为什么作者会” 回想起这位顶碗少年”呢?(可以借鉴老师给的框架) 出示:作者看到顶碗少年 ,得到 的启迪 当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 ,她就会想到顶碗少年 , 她会跟自己说 。 2你在生活中有类似顶碗少年的经历吗?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吗? 3回读“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体会其中的哲理? 四、比较结尾、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文章,你还记得我们学过那些叙事说理的文章? 出示《挑山工》结尾: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 我需要它。“它” 指什么?还记得吗? 出示《顶碗少年》结尾: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相仿。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是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颓(tuí)丧或者退却的。他是一个强者。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两篇文章结尾有何特点? 3、与人教版课文结尾比 出示人教版课文结尾: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5你喜欢哪种方式的结尾? 小结:同学们,这场惊心动魄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顶碗少年的顽强拼搏的一面,是作者记录下并来传递给我们。当时露天剧场座无虚席,但把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记录下来的只有作者赵丽宏。在感谢这位作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积极的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用笔记录并传播给周围的人。 五 质疑 |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引导技能 建立联系、激发认知需要 组织指引、形成学习期待 | 读词语 反义词: 失败——成功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我”多年前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他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表演。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拨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拨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的含义. 并列关系 我是从以下的句子感受到的: 1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2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3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3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我是从以下的句子感受到的: 1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沉着、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勇气、敢于拼搏 1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2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3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a少年:不怕失败(敢于拼搏)、有功底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挑山工》 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攀登的精神 《挑山工》结尾含蓄,没有具体写出这种精神,因为前文通过挑山工的话已写明,是写事的文章。《顶碗少年》结尾作者写明了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迪,此处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收获,也是写事的文章。 人教版课文结尾言简意赅,省略号发人深省。结尾写“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课文结尾用对比形象的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这一道理,激人奋进。 | 复习词语 积累词语 复习课文内容 承接第一课时的学习,词语积累运用与复习主要内容的归纳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对内容和表达的学习 理解重点句是要有方法的,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的意思,为深入理解句子中蕴含的道理做好铺垫。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顺势而导 帮学生更深入的认识顶碗少年功底深厚 激发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本,加强整体感知,为学生体会作者的启示做准备。 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突破教学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对生活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解文本的理解。 同一篇文章结尾方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各种结尾的效果,在评价中内化文章写法。 |
【板书设计】
9、顶碗少年
功底深厚
失败——又失败——成功 理解鼓励
坚持不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