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观察、殿堂、责骂”等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义。
3.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丰满、真实的形象,初步感知“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词句,在品味、朗读、想象中建构学生心中的“法布尔”形象。
预习安排:
1.查词典理解“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意思;
2.搜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冲突。
1.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法布尔有了怎样的印象?
2.整体感知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到怎样的程度了呢?请快速地读一读书。
师相机形成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3.设置冲突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什么叫痴?(如痴如醉,忘了自己)什么叫迷?(着迷,入迷)痴是什么偏旁?说几个含有病字头的字。
你想说什么?
痴迷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抓纺织娘”这件事情,读读2、3两自然段,看看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法布尔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
(二)、触摸细节,引导体验。
学生阅读思考,接着开始交流。
1.触摸抓“纺织娘”的细节,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先组织学生自由谈感受,然后引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相机切入对“那”的理解。
我也来读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一只会唱歌的虫子!”
聚焦“失误”——“那只”不能说成“一只”。
想象说话
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怎样的一只虫子?
三天前,那只虫子在哪里?法布尔在做什么?两天前?一天前?
朗读。
过渡:一个“那”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的那份抓到纺织娘后的快乐。让我们分角色地来读读,表达你的感觉。
情境朗读。
第一、二两组朗读第二段,两位学生各自学着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呼喊(比如这样喊——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一生读法布尔的话,其他学生读剩下的部分。
总结(引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过渡: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雕塑家呢?
为什么要将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请学生默读“捉甲虫被责骂”这一部分,边读边看看法布尔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捉虫子,被责骂”的细节感悟,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迷恋”。
先请学生自由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切入下面词句中的一个展开教学。
(1)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虫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动作?
动作这样敏捷,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敏捷呢?
朗读。
过渡:法布尔高兴极了。他(导读)——
(2)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
法布尔一边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一边会对他的小宝贝说些什么呢?
除了将蜗牛放好,他还做了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他还要捡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
他在想着……?
过渡:就这样想着,开心,可是回到家却……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3)理解责骂,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我听到了爸爸在骂他。
我听到妈妈也责备他。
法布尔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他的眼泪是怎样的眼泪呀?法布尔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和小甲虫怎样告别呀?
读。过渡。
(5)可是母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想对法布尔说什么?
(三)、联系“衣袋”,升华体验
1.过渡: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2.升华:在你看来,这鼓鼓的“衣袋”装的是什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