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课前放歌曲《母亲》
每一句歌词都是一个你熟悉的生活片段,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处处都饱含着母亲的爱。从同学们深情的眼神,我相信你们一定从画面中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母爱是人们恒久歌颂的主题,著名作家史铁生就用他文字表达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通过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母爱”。
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
二、自学·探究
1.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他的脾气变得怎么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暴怒无常)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感受的到?(生汇报)
2.从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感受到作者变了,变得怎么样了?是什么力量让作者重新振作起来?走出了黑暗的泥潭,走向了绚丽的人生?(生答:母爱)
3.在那段艰难岁月里,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从哪里能体会到母亲对“我” 的爱?
(1)怎么样才能读懂一个人?那就要察言观色看行动。要想读懂母亲,就要看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按 “读—画—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1至3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出示学习要求:把母亲说的话,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的声音和表情告诉我,谁在用心读,认真思考。现在把你画的句子以及感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交流)你从哪里体会到母亲的爱?
①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从“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悄悄地进来”,还有一处,也是“悄悄地”——(出示)“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心、耐心、细心)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这些词体会到了什么?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其中还包含了什么?(母亲忍住了儿子的病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忍住了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想要带儿子去看花,却遭到了拒绝,这时,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用课件出示这句话。 )
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体会浓浓的母爱。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出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看见落叶,我又会怎么样呢?母亲“挡”住了什么?“憔悴”说明什么?“央求”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央求”?
④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同学们,你们看,母爱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作者文章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出“母爱”这两个字,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
可是,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生读)
母亲再也不能回来做什么呢?母亲就是带着一个个遗憾、一个个牵挂走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生答)让我们一起来读。
三、讨论·解疑
母亲为什么要执意带“我”看菊花?“我”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呢?我们一起来读描写菊花的句子。(出示课件)
同学们就结合这句话,好好讨论讨论,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在看菊花的世界里,他终于走出了绝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如秋之菊,开得泼泼洒洒,体会到这一点,他越是深深的怀念着母亲啊,想告诉她自己是怎么“好好的活”的啊。
“我”在文字中写着她,念着他。端起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四、反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被作者深深的怀念所感动,被母亲那无私、包容、伟大的爱所震撼,同学们回想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没有让你同样感动的瞬间?
是呀,这一件件小事,正是父母爱的体现,虽然父母没有说出这句话,但“好好儿活”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声,面对父母无私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或者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希望同学们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父母健康快乐,对他们和自己说一句:我们一定好好儿活。(出示课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