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
(3)引导学生遇事不盲目,不冒失,多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4、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写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情感。
〖教学准备〗
1、有关马蜂的教学图片、课文重点内容探讨幻灯片,课文录音带。
2、作者冯骥才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了解马蜂的特性。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一)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做一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交流资料)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
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搜集资料、师生交流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抓住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
(可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可做辅导)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
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与课本展开零距离对话,让学生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默读中思考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基。
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
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
“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设计意图】高年级同样要重视生字的学习,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对生字加以巩固、理解。督促学生养成从字词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
生字 |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余几画 | 组词1个 | 在本词中意思 |
纠 纠 | jiū | j | 纟 | 2画 | 纠缠 | 相互缠绕、缠绕不清 |
(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 |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作业中养成查字典、查工具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成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对教材有着浓厚的探究意识。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
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 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 ’,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感悟文本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
“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研读感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的习惯。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明确: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基调,进而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做事冒失,不经调查研究,造成的后果有时是无法弥补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文本的真正意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达渗透人文教育之目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达阅读之真正目的。
【附】板书设计
准备 细致周密
要善待生命
5、捅马蜂窝 经过 扣人心弦 不冒失做事
为他人着想
结果 挨蜇盼归
【设计意图】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彰显文本内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