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7.这句诗中的“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
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
——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