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做到正确认读、理解和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爬山虎的资料或实地观察爬山虎,留意它的脚是怎样爬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引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设计意图:清除学习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讲读课文一二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满、一大片”“墙”
2.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长得茂盛、善于攀爬。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4.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颜色美——嫩红变嫩绿、新鲜。
形状美——均匀整齐。
动态美——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读出美感。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前两段,检查背诵。
二、学习三至五段:
1.播放课件,观察爬山虎的脚。
2.读第三段划出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3.读第四段,汇报交流第四自然段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a、引导学生先勾画出描写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
b、然后借助课件并找若干学生上前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设计意图:直观生动的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情况。)
4.读第五段,思考:哪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作用巨大?
——牢固。
三、引导学生解决“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这个问题,从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再读课文,划出说明方法:
打比方(设计意图:积累写作方法)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 )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按原文填空。
2.画线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根据黑体字的提示在下面画出来吧。
(二)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 )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 )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在墙上(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过,一墙的叶子就( )起波纹,好看得很。
1.按原文填空。
2.这一段看似写叶,好像与中心无关,实则暗示( )功不可没。
3.这一段先写了爬山虎叶子的( )美、( )美这些静态美,然后划线句又表现了它的( )态美。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课后,学生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感兴趣的植物,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