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教科版四上:《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 三顾茅庐 > 三顾茅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续写“四顾茅庐”的故事。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并善于欣赏张飞、关羽等配角的优秀品质,多角度地了解人的性格。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猜问题,激兴趣

1、读:上节课我们明白,刘备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那么下面我们把描述他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词句来读一读。

2、问:同学们,昨天老师说要问你们一个你们猜不到的问题,现在你们有没有猜出来呢?(有没有兴趣猜呢?猜到可有重奖啊!)

学生猜——师揭迷。

(猜问题开始,保持神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鼓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一探张飞言行,再悟刘备其人

师问:《三顾茅庐》一文不写张飞行不行?

1)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话,主要是语言的描写。

语言:

①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二顾茅庐)

②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二顾茅庐)

③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三顾茅庐)

④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三顾茅庐)

⑤张飞满口答应。(三顾茅庐)

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么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三顾茅庐)

行为:

①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一顾茅庐)

②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二顾茅庐)

③张飞只得跟着走。(二顾茅庐)

④三人只得泱泱而回。

⑤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三顾茅庐)

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很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三顾茅庐)

⑦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三顾茅庐)

2)读没有张飞言行的话,品悟个中奥妙

展示课件:在公元207年冬天,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3)讨论:到底可不可以不写张飞的言行?理由是什么?

4)小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衬托写法更深刻地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此时起到“绿叶”作用了。

5)指导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生自由、反复朗读描写张飞、刘备的对话)

朗读预想:

师:停一停,我们来读一读刘备的言行举止,读出自己对刘备的认识。

生: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较为平淡且不流利)

师:请刘备再说一遍,相信你比第一次读得好。

生:“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流利但仍显平淡)

师:(见机接着说)刘备温柔地说道。(并无讽刺之意,因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自笑,从似乎认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师:诸葛亮是何等人?

生:特别聪明的人;

生:是神机妙算的谋士;

生:是品德高尚的军师;

生:当今大贤;

生:是一位忠臣。

师:面对这样的人,你心情如何?请大家再读读。

(学生极其投入地朗读起来,刚才站起朗读的学生还想读,并读出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对张飞的责怪。)

师:是啊!你果真是刘备,因为你像刘备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以自己的诚心读出了刘备的诚意。

……

三、再探张飞言行,还原张飞本性

师发问:张飞的言行描写是为了衬托刘备的诚心诚意,他是绿叶,是垫背的,那么他是不是就仅仅是个莽汉呢?在他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呢?张飞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他的言行,感悟他的为人。

本身天然地具有形而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带给了文本,从而使我们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终极意义。这个设问,力图避免一元中心论的定式,仿佛本文中只有刘备是值得学习的,值得称赞的,而其他人物都是可以忽略不看,可以不学的不研究的,从而误认为刘备是英雄而张飞不是。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也是一位英雄,他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无非在此文中他显示不出英雄的一面而已,这就需要我们从大语文的角度去解读全文,不能孤零零地就文解文。

1)重看张飞的言行:(出示范课件)

①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二顾茅庐)

②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二顾茅庐)

③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三顾茅庐)

④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三顾茅庐)

⑤张飞满口答应。(三顾茅庐)

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么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三顾茅庐)

行为:

①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一顾茅庐)

②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二顾茅庐)

③张飞只得跟着走。(二顾茅庐)

④三人只得泱泱而回。

⑤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三顾茅庐)

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很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三顾茅庐)

⑦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三顾茅庐)

2)思考这些话还包含什么信息呢?组织学生讨论,从中我们还能领悟到什么?

师适当提示:张飞是个爱惜才华的人吗?(爱才,刘关张三结义就是最好的证明史书记载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那么张飞为什么对诸葛亮很感冒呢?还说诸葛亮是村夫?

(当时他的地位比诸葛亮高,诸葛亮的才华他不知道,所以做出如此蠢事来。你看后来他和关羽知道了诸葛亮的本领后对他就是敬佩有加了。)

3)反馈小结:

这些话,至少还告诉我们张飞也是个英雄,他耿直、粗犷、卤莽但又极关心大哥,讲义气,看不惯傲慢的人,也是个爱才的人,同时还是个能听人劝告的人。

(至此,把一个全面的本色的张飞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至于读完《三顾茅庐》而丑化了张飞的英雄形象。)

四、袭文意大胆想,续写“四顾茅庐”

师极富煽情地说,古人、古书上只记载了《三顾茅庐》的故事,那么刘备和张飞、关羽难道真的只有三次到达诸葛亮的茅庐?

(这是一个思维的核弹,抛向了学生,势必引燃学生们思维爆炸的连锁反应,这下有好戏上演了。)

1)学生思考和讨论

2)教师提示:刘备第三次光顾诸葛亮的茅庐,见着了他,并和他谈的很投机,诸葛亮答应下山帮助他创立大业,那么诸葛亮是马上下山的吗?难道不需要准备准备?不需要安排一下自己的家属?——因此可以肯定他不是立即下山的,那么好了,诸葛亮是自己下山的吗?我想他们肯定是去接诸葛亮下山的。那么第四次光顾茅庐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刘备他又什么安排呢?张飞和关羽心中是否服气呢?还是和前三次一样呢?

3)学生根据三顾茅庐的趋势,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续写第四次顾茅庐或者写四顾茅庐的可行性报告。

4)反馈交流,评比谁写得在理又有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