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节气歌,懂得节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感受成语的特点,学习积累成语。
学习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节气歌,懂得节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初步理解易懂的成语,感受成语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节气歌”的学习。
1、细心的你们发现农民伯伯种田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翻土,你知道吗?
2、师总结:农民伯伯要种好地,还得摸准天气冷暖、雨水的变化呢!这些可都要*节气歌来帮忙的,今天这节课咱们也去认识一下由咱们古人根据天气变化规律定出的二十四个节气,学学这首节气歌!
二、初读节气歌,认读会认字,识记字形。
暑(暑假)寒(寒冷)
降(降落)霜(风霜)
6、交流识字方法:
(1)“霜”与雨水有关,是形声字。用顺口溜帮助记忆“霜字雨头下加相,遍地好象撒白盐,似雪非雪这是霜。”
(2)引导学生思考:“惊”字为什么用竖心旁?
7、比较形近字。
(1)你发现这首节气歌里哪些字长得特别像?
说说它们为什么都用雨字头?
三、再读节气歌,初步领悟节气的作用。
1、黑板上出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请学生读一读他们认识的词。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名称你平时在哪里听过或者见过?
3、再读读节气歌,你发现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名称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指导书写3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观察“暑”和“寒”两个字的写法。
提醒学生注意“暑”字上下两个“日”字不同的写法:上面的“日”字写得较窄,下面的“日”字写得较宽。
“寒”字下面的两点写法也不同:下面的一点写得稍平一点,上面的一点写的较短。
生自由交流
1、师范读,学生注意感受停顿、节奏。
2、生自由读,老师巡视,反馈生字认读情况。
强调“处”字的读音为第三声。
3、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四个字,生读后面三个字;或者生读前面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4、男女生合作读,感受节奏。
5、找出自己熟悉的生字组词。
(3)用字谜记“暑”字:上也日,下也日,早也热,晚也热。组词
……..
霜 雨 雪露
学生读一读他们认识的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中这一句中第一个冬指立冬、雪指小雪和大雪、冬指冬至、小大寒分别指小寒 和大寒。
1、学生观察“寒、暑、惊”三个字的特点,书写位置。
2、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五、作业
回家问问爷爷奶奶或者查查相关的资料,想想节气歌还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识字一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课 题
识字一
教 时
一9 9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节气歌,懂得节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感受成语的特点,学习积累成语。
学习重点
感受成语的特点,学习积累成语.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认读成语中的生字
1、今天咱们来做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游戏,老师这儿
有许多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是描写不同季节的,我准备把这些成语分别送给我的四季朋友。他们就是:第一大组的春姑娘;第二大组的夏娃娃;第三大组的秋大叔;第四大组的冬爷爷。现在你们就是我的四季朋友了,快快来熟悉这些成语吧!
二、在游戏中识记生字字形。
1、游戏开始,老师出示一个成语,请一个学生读出来,学生根据成语判断这个成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确定后请这个季节的成员带回家。
在游戏中老师可适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成语是你们家里的?
2、识记六个字的字形。
三、在联想游戏中巩固成语。
四、指导书写“连、滴、飘、桂、明”。
2、生读成语,标出生字,自己读准字音。
3、用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集体纠音。
4、齐读成语。
苏——形声字,用“苏”字组词(苏醒)。冬去春来,小草(草字头)用“力”地从泥土(草头下面的两点)中长出来。可用顺口溜帮助记忆:春来冬去,小草出力;泥土分离,冒出土地。
1、课件出示四季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某个季节,你会想起书中的哪些成语。
2、学生自由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成语。
3、大声读读你最喜欢的成语。
4、你发现成语有什么特点。
初步让学生感受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用词简洁。
1、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明确书写要求。
2、师范写,重点指导笔画数较多的“飘”与“滴”字。
飘:左边要写得紧凑一点,右边写得较为舒展。
滴:右边的部分不要写成了“商“字。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到黑板前来写,评选小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
识字一
连、滴、飘、桂、明
课 题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语文A版二年级下册 识字一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