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小学 苏晓卿
教材说明和教材建议
《囫囵吞枣》是个成语故事,课文中的年轻人通过吃梨和大枣时主人讲的道理,自己也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囫囵吞枣,这种看似科学合理,实际不计后果的荒诞想法遭到了别人的耻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种本想获益反受其害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这篇课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做客,主人请他吃梨和枣儿。
第二段:写年轻人在客人家吃梨和枣儿的经过。
第三段:写年轻人听了主人的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写作特点: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是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层次清楚,语言生动。
《囫囵吞枣》 教学设计
金马小学 苏晓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谈话导入 | 1.同学们都吃过枣吧?怎么吃的呢? 2.要是一口吃下去会是怎么样的呢?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吃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配乐) | 从生活入手导入课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初读课文 理解词义 |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检查生词 2.理解词义: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3.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
理解课文 | 1.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3.文中的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 4.分组讨论:这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5.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 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表演,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拓展延伸 | 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下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人或好朋友听。 |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引起收集其它成语故事的兴趣。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