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湘教版:短文两篇《母牛》教学案例

《母牛》是湘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22课中的一篇短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一头母牛冲上公路拦路索水,当它以死抗争终于索取到了半盆水时,却没有喝,而是唤来了自己的孩子,把水让给了孩子喝。在悲壮而令读者为之动容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动物伟大的母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抓住 “瘦骨嶙峋” 这一生词让学生理解,再出示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这头母牛为什么会瘦骨嶙峋?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文中讲到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母牛一定长期处于干渴状态,所以会瘦骨嶙峋。”有的说:“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所以我猜想这个地方长的青草会很少,母牛吃不饱,当然就瘦了。”有的说:“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母牛必定是干渴的,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却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全让给了自己的孩子喝。可以推测即使母牛找到了好吃的青草,它也会毫不犹豫地让给孩子吃的。它整天又饥又渴,不瘦骨嶙峋才怪呢!” 也有的说:“文中说到这是一头老牛,牛老了,体弱多病,自然就瘦得皮包骨头了。我太奶奶就是这样的!”这时台下发出一阵愉快的笑声,我也满意地笑了。当我正准备鸣金收兵的时候,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老师,我认为母牛瘦骨嶙峋是因为它受到了牛主人的虐待。”这位学生的回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把目光投向我的学生,想当然地会得到他们一致地否定,然而,全班同学的意见让我瞠目结舌,全班竟有80%以上的同学投赞成票。我强按捺住自己的焦躁情绪,说:“哦?为何这么说?”这位同学振振有词地说:“文中写道:牛的主人寻来了,他扬起长鞭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老牛的凄厉哞叫,在阴冷的酷风中,显得分外悲壮。从牛主人扬起长鞭、抽打、母牛的凄厉哞叫中我感受到牛主人下手很重,毫不留情,简直让母牛痛不欲生。”“我也这么认为。”一个学生说,“从一旁运水的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说明战士和司机都看不下去了,很同情母牛。可是牛主人却让我们感受不到一丝的怜悯之心,太恶毒了!”“是的。”“我觉得也是。”“没错,是受了牛主人的虐待。”……再看看此时的教室,满是谈论的,站着的,甚至还有离开座位的,如同置身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不知过了多久,教室里的声音才逐渐变小。这时,我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指挥他们有秩序地说。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大声说:“我认为牛主人这样对待母牛,不是虐待,而是一种关爱。”他的回答,让我欣喜,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广阔的思维发散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我趁热打铁叫他说说自己的理由。他慢条斯理地说:“文中说道:一头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住了。我体会到老牛这样拦路截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牛主人打它,是为了让它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也是爱它的表现。”“再说,如果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不但母牛会死,也许还会造成车毁人亡的局面,所以我认为牛主人不但关爱母牛,而且关爱他人。”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我认为老牛太倔强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肯离开,不打不行了。”“是吗?”“是的。” 只见这位同学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也不肯挪动半步……双方依然僵持着……人和牛就这样耗着,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经过一番紧张而激烈的辩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牛主人这样对待母牛,纯粹出于对母牛的关爱。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学完课文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甲:母牛甘愿忍受皮鞭抽打的剧烈痛苦,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拦路截水给小牛喝,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我。学生乙:我感受到了战士对母牛的爱。如:一旁运水的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学生丙:“我不仅体会到了催人泪下的伟大的母爱,而且深深地体会到了小牛对母牛的感恩情怀。”说完,他深情地念了起来:“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不远处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我走出了教室,却还依稀听见教室里传出的深情的读书声:“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一遍,一遍,又一遍……随之,我的眼前也清晰地浮现出小时侯看过的一部影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里巴巴来到一个石洞前,大声地念道:芝麻——开门吧!笨重的石洞门缓缓打开,露出黑森森的洞口,阿里巴巴走了进去,发现了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我们的教学跟这个故事是何其相似啊!在《母牛》这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因为抓住了“瘦骨嶙峋”一词作为课文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教学,所以学生才有了在课堂上尽情交流、讨论、争辩的机会,使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对教材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使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巨大的收获。而课文教学的切入点“瘦骨嶙峋”不正是学生挖掘课文宝藏的一块敲门砖吗?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母牛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