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分析
《假如》一课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二年级下期的第三单元的第十课。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 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三)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和课文的编排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所以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课时安排
全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识字情况,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课时:背诵课文,写字教学,总结全文,加深认识。课件配套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喜欢看吗?
大家喜欢马良的这支笔吗?哪如果你有了这样的一枝笔,你想画些什么呢?
哪下面呢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第十课《假如》,看看作者有了这样一枝神笔之后都想画些什么吧!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先看动画片神笔马良的方法出发引入新课,随机揭示课题,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了解大意
1.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读课文找一找吧。看一下老师的读书要求。
2.检查学生的生字、生词的预习情况。指名领读。表扬预习做的好。
3.集体交流不懂的地方。大家互相解决。
4.引出问题:作者有了马良的神笔,都想画些什么呢?
(三)分节细读,自读自悟
作者想画这么多的东西,哪他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呢?他想给谁画这些东西呢?哪我们先来看他为什么要画金色的太阳吧?
1.大家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看来我们的作者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哪谁能来读出这种感受呢?
【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文字后的情感。】
2.下面在学习第二、三小节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小节的呢?
3.请大家照着这个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二、三小节吧!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句子。
第三小节方法同上。
(四)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现在就是西西,在作者的帮助下,有了一双好腿,你现在会怎样想呢?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的情感。难点也由此得到了突破。】
你说的真好,作者听了后一定会觉得自己很高兴很自豪的。看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多么有意义、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大家想做一个关心,帮助他人的人吗?
2.课文的第四小节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呢?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这一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大家说的真好,看来生活中会有许多的人和事是需要我们大家去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同时,老师也能看出来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适时的总结全文,使同学们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大家都应该有一颗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
(五)布置作业
把你刚才编的小诗写下来读给家长听一听。
【作业的布置让同学们知道写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培养同学们写话的兴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