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知、理解,配合多媒体的共同作用,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课文内容采自小学毕业前夕的这一段生活,截取的事件来自同学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所以是完全真实的。其语言质朴优美,描写细致,生动简洁。
重点:理解“眷恋”、“诱人”、“五彩斑斓”等重点词语,以及“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等重点句的意思。
解决措施:朗读、讨论。
难点: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电脑课件应用、讨论交流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是连云港市洪门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
2、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好,能熟练使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4、如同其他学生一样,本班学生对文章分析能力不足,希望能通过练习提高其分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环境的设计
教学过程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类型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理解“眷恋”“诱人”“五彩斑斓”
学生在校昔日场景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提供资源
理解关键句段
作者眷恋老师(为什么眷恋?如何表达)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提示、启发、强调
引导背诵
关键词
投影仪
提示、引导
理解关键句
图片、动画表现树木成林,人尽其才
多媒体课件
提示、引导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2、“眷恋”是什么意思?谁眷恋谁?为什么?
课件演示:回顾校园生活
讨论,形成板书:
眷恋{美丽的校园
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3、感情朗读,体味眷恋之情。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初入校园是什么情景?
(1)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进校园?(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
(2)初入校园看到哪些景象?
(3)在括号里填写上适当的词语。(根据课件提示图片提示)
( )的操场
( )的教室
( )的同学那样诱人
( )的老师
( )的课本
(4)用“天真烂漫”练习说话。
2、读第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2)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3)读了这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板书:学到了懂得了更感受到了)
(4)这段话表的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首句和末句。
投影出示: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
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话包含的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朗读第3自然段。
3、轻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眷恋敬爱的老师?
(1)集体讨论交流。(板书: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2)投影出示: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你是大树,您是海洋。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件演示天使、大树、海洋的纯洁、高大以及蕴含深厚)
(3)读议第4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4、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离别的时候,想用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眷恋?
(1)集体讨论。(一支歌、火一样的诗句)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投影出示:
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个分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
(2)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每一点……都每一点……都
是您……是您……是您
然而……
我们要……我们要把
(3)根据板书背诵。
三、讲读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到6年全他们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什么心愿?
2、投影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课件演示:图片、动画表现树木成林,人尽其才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25明天,我们毕业
眷恋{6年的学习生活学到了懂得了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教学流程:
过程一:理解“眷恋”“诱人”“五彩斑斓”
过程二:理解关键句段
过程三:引导背诵
过程四:理解关键句
课堂定量分析:
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
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
30分钟
75%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
15分钟
37.5%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
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6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
40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
0
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3个
学生得出结论
20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
1
学生回答有创意
10人次
学生主动提问
12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
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
回答问题正确率
98%
纪律问题
0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
20分钟
50%
连云港市洪门小学
张书伟
注:
本设计引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明天,我们毕业》
六年级语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