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
1.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课外观看动画片《父子骑驴》。
2. 准备有关的挂图,以及反映故事变化的活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
《抬驴》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这样的:“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这则寓言拍摄成了纸偶动画片,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父子骑驴》这篇课文在《抬驴》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改编。讲述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三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故事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抱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小孩子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过路人,故事中他们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父子俩将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以后,才发现,左也不对,右也不对,究竟该怎样做呢?课文在结尾部分把父子抬驴的情节改成了“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这样的结局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事有自己的主见。
课文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母亲和小孩子的话既合理,又充满个性,读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本课的重点一是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二是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建议在学文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 课题:“驴”是一种比马小的动物,耳朵和脸部都比较长,毛多为灰褐色或黑色,尾巴根毛少,尾端像牛尾。家驴性情温驯,富忍耐力,多用作力畜。“驴”和“炉”是形近字,读音却有较大的差异,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可一边出示驴的图片,一边给学生作介绍。
* 第一段:可用形象的图片将学生引入故事情境中去。
* 第二段:老先生觉得父子俩的做法怎样?结合“哈哈大笑”、“竟然”等词语,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适当让学生讨论: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 第四段: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老太太的话中去体会:她主张父子俩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老太太的话。
* 第六段:“狠”和“狼”字只有一点之差,应当引导学生加以区别。读文时关注年轻母亲的身份,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大声说。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年轻母亲的话。
* 第八段:理解“指指点点”的含义,建议一边表演一边读这句话。文中三次出现“竟然”一词,可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后,请学生试着用“竟然”说句话。
* 第九段: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 第十段:读一读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注意生字“享”与“亨”、“狠”与“狼”的区别。
* 课后第1题:可请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图画,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在回家以后讲给家里人听。
* 课后第2题: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注意通过对带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四种不同人的不同认识。
* 课后第3题:可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进行,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