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孙中山破陋习》的“破”教学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 孙中山破陋习 >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我们习惯上按照课题来引领全文,先板书课题,然后抓住“破”字,由“破”入手,引导学生质疑,(1)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2)孙中山怎样破陋习;(3)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

这种提纲挈领的方法,在本册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我也使用过,效果很好,这课我紧紧扣住三个大的问题:1、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2、怎样发明听诊器;3、最终他成功了没有?这样三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最后交流,接着,让学生用表演等活动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学生比较容易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了。但是,《孙中山破陋习》这课的教学时,我就发现,用相类似的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读透课文,对于第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学生的确能够通过读课文深究下去,能够找出了不少能够反映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的理由,而第二个问题:孙中山怎样破陋习,课文根本就没有用笔墨来描写,第三个问题: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也只是结尾时做了个简单的总结介绍。所以,就没有办法就第二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是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

首先我想,是不是理解课文内涵出现偏颇?于是把课文拿过来再进行研读。为什么课文没有重点写孙中山怎样破陋习呢?通过阅读后的思考,我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写孙中山破陋习的经过,而是重点写了孙中山看到母亲为姐姐缠足后和母亲的对话,从对话透露出什么?

课文再现: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原来是孙中山、姐姐、母亲三人对缠足的态度各不相同。孙中山反对缠足的态度极其坚定;母亲虽然也知道缠足不好,但是因为怕人家笑话,所以不得不给姐姐缠足;姐姐是缠足的受害者,而她却逆来顺受,默默承担这份折磨与痛苦。再联系最后一节,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这句话,发现,缠足的陋习对中国妇女的伤害这么深,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把它真正废除掉?结合母子的这段对话,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有像母亲这样为明知缠足的陋习不好,可畏惧人言,不得不让自己亲身的孩子也受到伤害的封建卫道士的存在,就是有像姐姐这样,宁愿忍受强烈的痛苦,却不愿违背母亲以及其他人的意思,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存在,而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作敢当,不畏人言,坚持正义的领袖出现

重点就在不断的思考中明晰。原来,《孙中山破陋习》这课关键不是让学生明白怎样破陋习的,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透过破陋习中被所包含的姐弟情深,姐姐的灾难深重,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孙中山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