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细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王维的小资料以及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2.教师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一位唐代的大诗人,他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学生回答)。对了,课文就是用了诗中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作为课题。指题(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那么,看了这句名句,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总结学生问题,引出“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
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解疑
1.讲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a.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从中找出原因,找到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一下,选举一名代表来告诉老师。(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找原因,然后相互合作,商量找准答案进行汇报)
b.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揭示出原因
①15岁离开家乡,来到长安 (小卡片)
②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③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
④街市一大早就热闹非凡,王维触景生情。(相机让学生插入王维的小资料)
c.同学们找得准确,知道的也不少,那么谁来选择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相机提问“①15岁离开家乡,来到长安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离乡求学,而且一别就是漫长的两年。你离开过你父母一段日子吗?心情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自己的感觉)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见过一次面啊!你还想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的感觉肯定不同了。
(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父母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②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了。人们……”
提问:重阳节这天,大街上很热闹。人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稳重哪个词语看出来?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一个佳节?你也能用“兴高采烈”来说句话吗?(扶老携幼/街市很热闹,人们很开心)
d.王维为什么遇到重阳节就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
e.小结:这些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谁能用一两句话把它讲清楚?
(唐代大诗人王维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已经两年了,恰逢重阳佳节看到人们欢度节日的的情景感到孤单、寂寞,产生了思想之情。)
恩,这也正印证了题目的意思,读题。哪句诗体现了王维的孤单、寂寞?(独在异乡为异客)齐读1、2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呢?具体想了哪些事?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讨论交流,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b.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讲了什么?(教师简介“插茱萸”。王维除了想到了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四句话。
c.什么叫“天各一方”?(联系前面的资料:指人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相隔很远)这些话中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①表示省略不说了②表示王维思念兄弟的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d其实王维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一个省略号代替。
那么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王维想得很多?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讨论:王维还想些什么?兄弟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小组练说。
e小结:你们看,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刻啊,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又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正体现了“倍思亲”啊!(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这种心情文中用哪句话来表达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a指导朗读“思绪万千”,文中这个词语属于“承上启下”作用。
b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这首诗。提问:“九月九日”点明了什么?“忆”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九是农历记日,思念、回忆)“山东”是否我们今天的山东省呢?(讲解山东的意义:华山以东)
(创境)王维在思绪万千时,将浓浓的思念融入了四行诗句中``````(范读古诗)
c联系前面的课文讲讲诗句的意思。
三.总结课文
这篇文章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九》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a回头再解题义。
b用情朗读这首诗,在诗的意境中结束本课教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