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谁为师?(点击出示)
3.课文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
二、一次拜访,感悟“勤奋”
1.莫泊桑三次拜访福楼拜,福楼拜这位老师分别教了他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经过。(2~5)福楼拜说了什么?哪句话最关键?画出来。
2.对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之所在,你们知道他的问题在哪儿吗?
(1)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齐读)
(2)老师所说的功夫指的是什么?(板书:功夫 肯吃苦,勤练习)
(3)怎样做是“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
3.这一部分重点写了莫泊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指名两人分角色读对话):
两人读,指导: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虚心坦白、急切;直截了当)
女(莫泊桑)男(福楼拜)齐读。
三、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
1.谈话: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自己读读写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
2.交流:
(1)他下功夫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交流相关句子)
(2)这次,他功夫下到家了吗?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过渡: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画出最关键的一句。
“怎么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1)同样看马车,老师看到的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逐个出示句子,读)
(2)想象:这些不同情况下的马车分别是什么样的?
(3)小结:同样是看,莫泊桑只看到马车,老师却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老师看得是更仔细)
(4)现在你能知道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板书:仔细观察)
(5)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循循善诱)
(6)范读,自读句子,齐读。
4.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福楼拜说的一段话中,头尾有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1)(出示文字),齐读。
(2)理解反问句。
(3)从这两个反问句和前面的三个“不”字,你还能体会到:福楼拜的话中带有什么意味?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指读,指导,男齐。
四、三次拜访,感悟“用心揣摩”
1.引读第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脑海中,他决心就按老师说的那样去下功夫。从此,他天天——,不是看马车,而是——从中获得了——写了——。然而,他对自己的“功夫”满意吗?于是,他再一次去——
2.请大家默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福楼拜是怎么教莫泊桑继续下功夫的?读了他的话,你对“功夫”有没有更深的理解?用“ ”划出关键的句子。
3.交流:
(1)出示:“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2)学生说自己的体会,老师联系前文进行小结。
(3)指导读句子。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1)学生自己谈体会。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老师还举了一些例子。指名读例子,并联系例子体会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
(3)师小结:是呀,正像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还要用心揣摩,体会他们的独特之处。
(4)指导读句子。
4.现在你知道老师所说的“功夫”究竟还含有怎样的意思吗?(板书:用心揣摩)
五、学习第6节.
1.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指导下,最后莫泊桑的功夫到家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是呀,“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例如《项链》就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名作。
3. 师简介《项链》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六、总结全文现在你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该怎样下“功夫”了吗?就是要像莫泊桑那样(说板书内容)--
我们还认识了 的福楼拜和莫泊桑?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莫泊桑的有关作品。 2.周日下午在家门口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把各种车辆的特点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