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的产生
苏教版第六册有一篇为《恐龙》的课文。学生对恐龙十分感兴趣,而且心中肯定有很多问题无法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从而产生了以上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阅读资料,搜集、整合资料等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需要等内部动机出发,通过广泛阅读、调查、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了解恐龙,认识恐龙。通过交流、协作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具体目标如下:
1.鼓励学生提出有关研究恐龙的主题(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搜索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同伴一起研究关于恐龙的问题,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不局限于书本,努力向课外延伸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确定研究内容
(1)播放恐龙录相(恐龙盛世、恐龙捕食、恐龙灭绝等)
(2)老师知道同学们对于恐龙十分感兴趣,你们能不能结合你所看到的影片以及以前的知识,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恐龙呢?
(3)其实,恐龙的世界十分神秘,让我们一起去阅读、搜索,查找资料,一起走进恐龙世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那样同学们的收获将会更大。
(4)你最想了解恐龙哪方面的知识呢?
[录像激趣导入。采用欣赏有关恐龙的录像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畅所欲言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更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2.提出研究主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主题:
①恐龙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②恐龙还有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③恐龙有哪些生活习性?
④恐龙之最?
⑤恐龙化石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
⑥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
[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主题,教师只对其作简单的归纳、总结,放手但并不放任自流。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兴趣要求都是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因而,教学内容的人本化处理,最大限度地考虑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特点,富有个性化的色彩。]
3.方法指导
使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翻阅图书、上网搜索、观看录相、影片以及向他人求教。
4.学生探索实践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搜集资料,并做好摘记和整理工作。
(2)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归类。如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中不同的说法,教师可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汇总,使人一目了然。
(3)准备交流汇报的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请教各科教师。
(4)指导学生模仿《恐龙》写一篇说明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合作的活动,学生在感知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有的擅长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有的则注意对信息的细节性加工,让一个小组共同来讨论研究,可以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5.交流汇报
各小组以美术作品,网上论坛发贴,制作幻灯片展示,制作电子小报打印传阅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欣赏学生写的说明文。
[小组成果展示,其展示形式是由各个小组讨论后自己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发展,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会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总结,课后延伸
研究“恐龙还能不能复活,如果复活了世界将变成怎样?”这个主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